【廣告】
唐代佛像藝術(shù)到唐中期達到鼎盛,這尊像就是盛唐時代表作品。佛像善跏趺坐姿,左手舉于身體左側(cè),彌勒佛銅像,右手置右膝上。頭飾磨光高肉髻,面相圓潤,神態(tài)莊肅。上身內(nèi)著僧祗支,大肚彌勒佛銅像,外披袈裟。衣紋寫實自然,圓轉(zhuǎn)流暢,尤其是下腹和腿部衣紋呈"U"字形分布,形象地表現(xiàn)了衣服輕薄柔軟的質(zhì)感。軀體雄健,肌肉飽滿而富有彈性。整體,造型,氣勢恢宏,堪稱盛唐造像之作。
銅彌勒佛坐像通高92厘米。青銅質(zhì)。彌勒圓臉肥腮,大耳垂肩,眉角低垂,銅像彌勒佛造型,笑眼瞇縫,大嘴張開作大笑狀;脖頸粗短,飾兩道肉褶;坦胸,腹部凸起;左手執(zhí)布袋,右手垂于屈立的右膝上;半結(jié)跏趺坐姿,左腿盤曲,右腿支立,跣足坐于臺上,雙足肥大。整體造型突出了彌勒佛笑口常開、大肚能容、慈祥可愛、平易近人的特征。彌勒佛原稱彌勒菩薩,貼金彌勒佛銅像,是八大菩薩之一,因為他是釋迦牟尼佛的繼任者,所以被尊稱為彌勒佛。彌勒佛共有三個形象。個形象出現(xiàn)在十六國時期,是交腳彌勒菩薩形象。第二個形象出現(xiàn)在北魏時期,演變?yōu)槎U定式或倚坐式佛裝形象。第三個形象五始出現(xiàn),即我們現(xiàn)在常見的形象。其特征為肥頭大耳、咧嘴長笑、身荷布袋、袒胸露腹、盤腿而坐的胖和尚形象。該形象取材于布袋和尚契此,因此彌勒佛的形象也是外來中國本土化的一個典型代表。
欲界六天中第四之兜率天有內(nèi)外二院。其內(nèi)院常為補處菩薩之生處。今彌勒菩薩生于此。故謂之為彌勒之凈土。彌勒上生經(jīng)說凈土之相。以勸愿生。兜率凈土彌勒三尊是彌勒菩薩、法華林菩薩、大妙相菩薩,復(fù)有他方諸大菩薩發(fā)心而來,古來大德發(fā)愿往生者眾,其中有阿難、戒賢大師、道安法師、法遇法師、玄奘大師、窺基大師、無著菩薩、世親菩薩、智者大師、智晞、灌頂、玄朗、道宣律師。近代虛云老和尚、太虛大師、慈航法師……
企業(yè): 唐縣博雅雕塑工藝品銷售有限公司
手機: 15833335930
電話: 158-33335930
地址: 河北-唐縣-田家莊工業(yè)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