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堅持科學發(fā)展觀,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實施素質(zhì)教育,構建和諧校園,對留守學生、單親家庭兒童、殘疾學生等特殊群體、弱勢群體學生給予關愛。讓他們同在一片藍天下,共沐陽光雨露,讓他們身心快樂、健康成長,讓這些無依無靠、缺少關愛的孩子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從而能夠安心、快樂、順利的完成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業(yè)。結合我校實際,本工作實施方案。
聽力殘疾學生的特殊需要與教育教學?
(一)教育教學活動要與培養(yǎng)聽殘學生語言能力相結合?
聽殘學生耳朵聾問題要靠醫(yī)生去解決,而他們的語言缺陷要靠教師來補償。教育教學活動與培養(yǎng)聽殘學生語言能力相結合,是強調(diào)聽殘學生所在的普通學校每位教師、每門課程都負有對他們進行語言教學,補償其語言缺陷的責任,各科教師都要結合所教課程內(nèi)容,訓練聽殘學生的聽力和發(fā)展他們的語言。???(二)爭取為聽殘學生配備合適的助聽器?
助聽器通過增強聲音的強度來改善聽殘者的聽力狀況。對聽殘兒童來說,特殊教育老師招聘,如果有條件的話要盡快配戴合適的助聽器。這樣通過聽覺來學習發(fā)音說話,獲取各種各樣的聲音信息,特殊教育老師培訓,無疑有助于語言的形成和發(fā)展,有助于心理的正常發(fā)展,有助于在普通學校環(huán)境中的隨班就讀。???(三)在教育教學活動中適當采用手語?
隨班就讀的聽殘學生不可能都是耳朵聾程度相對輕的,普校教師有必要學習一些課堂常用的手語,以及使用生活中的自然手勢動作,來幫助聽殘學生理解字
作為父母、長輩,潛江特殊教育老師,我們習慣性地根據(jù)自己的喜好和標準,來告訴孩子“不要這樣”“不要那樣”。當父母說“不要做”的時候,有些孩子會聽從,慢慢改掉了習慣;有些孩子會暫時停止原來在做的事,但沒過一會兒又開始做;還有一些孩子立即發(fā)起小脾氣。換句話說,告訴孩子“不要做”有時候管用,有時候不管用,但因為說“不要”很容易,所以不管有用沒有,大人們還是不斷地在對孩子說“不要做”。如果我們能從問題行為剛剛開始發(fā)生的時候就給予正確的指引,那么這些問題行為就會慢慢地被取代掉。改變我們?nèi)粘=o指令的習慣,很多小的問題行為可以直接改善。?不對孩子說“不”,我們應該怎么樣做呢?
企業(yè): 武漢市洪山區(qū)心之初教育培訓學校
手機: 18971236713
電話: 027-88031001
地址: 武漢市洪山區(qū)書城路蝸牛創(chuàng)意大廈03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