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抱鼓石展示給世人的不僅是千年“禮制”的文化和富貴門第的傳承,也通過吉祥紋飾展示建筑內(nèi)在的人文精神。不遠千里取良材美質(zhì)邀請有名的匠師打造的抱鼓石精工雕琢,輔以仿古精工技法手法圓潤細膩。既使其極富歷史沉淀之感又賦予其新的生命,交融著自然與時間賦予的靈性。
中國人以門第之儀,傳承歸家禮序。歸家入戸的高門雍容,彰顯望族國宅家風。得以體現(xiàn)門戶地位的,非屹立于華夏千年文化的抱鼓石莫屬。
石雕牌坊雕刻圖案象征意義的主要造型形式:諧音、喻意和符號。諧音的運用體現(xiàn)在圖案中有:年年(魚占)有余(魚),因年與貼、魚與余諧音,因此,圖案中為童子抱兩條首尾相連的站魚,表示生活富裕,年年有結(jié)余;五福(蝙蝠)捧壽,五只蝙蝠合捧一個壽字;喜(喜鵲)上眉(梅)梢、事事(柿)如意等等。喻意,通常指將事物或畫面表達出美好的意義。如:福壽雙全,以蝙蝠喻意為福,表示希望幸福和長壽;鶴鹿同春,神話故事中稱鹿為仙獸,鶴、鹿、松樹組成畫面,喻意富貴長壽之意。還有瑞和祥云等等。徽州石雕牌坊裝飾中常用的號有萬字紋“卍”、盤長、古銅錢等紋樣。萬字紋象征吉祥、神圣、幸福等,一直受到古人的喜愛。盤長為中國結(jié)的形象,象征連綿不斷、萬事通順,吉祥如意。古銅錢的符號通常與壽字組合,表達吉祥福壽的意義。
石雕牌坊裝飾藝術(shù)的象征意義就在于形式本身的理解,這種被裝飾對象的圖形反映著裝飾的文化象征功能和審美思想。徽州牌坊裝飾藝術(shù)與其它大部分民間美術(shù)一樣,都有寓意象征的特點。諧音、寓意、符號這些造型語言以其通俗易懂的藝術(shù)形式普遍呈現(xiàn)在徽州牌坊雕刻中,構(gòu)成了徽州牌坊裝飾藝術(shù)重要部分。
近年來,校園石雕是近年來比較受各大校園的歡迎,我們在學校中會見到一些校園石雕,不僅能夠起到裝飾的作用,還有一些的潛在的教育作用。
校園石雕沉淀著歷史、傳統(tǒng)、文化和社會的價值,蘊藏著巨大的教育作用,一般的校園石雕都有一定的紀念性,例如一些名人和偉人的雕塑,這就在不知不覺中傳達了某種精神和道德,影響了學生的道德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認為,校園石雕是一種精神載體,雖然不是文字,但是卻有文字的效果,能夠在無形當中傳遞某種精神,激勵學生積極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另外,校園石雕也能夠反映出一個學校的道德價值和審美取向,對于學校和學生來說是雙向的。
需要提醒的是,校園石雕的作用和意義重大,但是在選擇校園石雕的時候要慎重,只有選擇了合適的校園石雕才會起到好的作用,否則會適得其反,例如:醫(yī)學院可以選擇擺放華佗雕像、在圖書館門前可以擺放孔子雕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