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葉氏藥材之白芨,效果看得見
在藥草的大千世界里,白芨屬于讓人一見就心動的那種。如果說藥草像女人,那么美麗的白芨也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美人”。
白芨屬于蘭科,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而“蘭花家族”本來就是“美女集中營”。白芨的植株高30~60厘米,地下有肥厚的白色塊莖。每年初夏時開花,每一枝上有3~8朵紫紅色的花,大而美麗。
白芨入藥的部分為它的塊莖,通常在夏、秋兩季采挖,除去殘莖及須根,洗凈,放到沸水中煮至無白心,然后除去外皮,曬干,再切成片。雨季緩沖了大雨對土壤的侵蝕,減少了地面徑流,增加了耕層蓄水量。它味苦、甘、澀,性寒,歸肺經(jīng)、胃經(jīng)、肝經(jīng),的功效為收斂止血。適用于咯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皴裂,以及肺出血、潰瘍病出血等癥。
白芨對內(nèi)外傷出血有效果,很多民間傳說中都記載著它神奇的止血功效。⑤適應地區(qū):主要適應長江流域的南方各省地區(qū)以及陜西南部、甘肅東南部。比如說古時候有位會稽將軍,從關外保護皇帝回京,身負,雖然經(jīng)過太醫(yī)搶救保住了,但因為肺部被箭射穿,所以不止,命在旦夕?;实巯铝顝堎N榜文,征求能人前來治。這一天,來了位老農(nóng),拿著幾株像棕櫚葉一樣的草藥,根部有菱角肉形狀的塊塊,獻給皇帝道:“請把這些根塊烘干,磨成粉,給那位將軍沖服并外敷?!睂④娫谟盟幹?,果然傷口愈合,也不了。皇帝龍顏大悅,便讓太醫(yī)把這味草藥編入藥書,公布天下,并以老農(nóng)的名字給草藥命名為“白芨”。
白芨飲片炮制方法
洗凈,潤透,切薄片,曬干。白及塊莖肥厚肉質(zhì),常數(shù)個相連,一般以莖后的個為好,3個以后的加工后粉性低,干癟、色澤亦差,不宜取。采挖時間盡量是立秋前后,此時白及粉性高,加工收率也高;過早挖,粉性差,收率低,干癟少肉。
產(chǎn)地加工選用當年的塊莖,除去殘莖和須根,洗凈泥土,立即加工,否則易變黑色。加工前分揀大小,然后投入沸水中燙或蒸 3~5分鐘,至內(nèi)無白心,曬至半干,再除去外皮,曬干。
葉氏藥材合作社提醒您白芨種植過程中的病蟲害防治
我們在種植白芨種苗的時候要防治哪些病害呢?這些病有沒有什么防治辦法呢?這里給出您以下幾點,希望對您會有所幫助。
白芨在種植過程中,主要會出現(xiàn)爛根病、地老虎、金針蟲等情況,下面我們來一一說明。
1、爛根病:南方多在春夏多雨時節(jié)發(fā)生。防治辦法:留意排澇防水,深挖排水溝。
2、地老虎、金針蟲:地下害蟲較多,可用少數(shù)樟腦粉兌水噴霧驅(qū)逐;病害可用多菌靈或百菌清,兌水噴霧,也可人工捕殺和誘殺或拌毒土,用地蟲絕施入苗床上。用50%鋅硫磷乳油700倍液液灌溉苗床上。
補充:采收白芨于第3年或第4年9–10月份地上莖干枯時采收,此刻地下莖塊已長成8-10個,挖塊莖去掉泥土,進行加工。1、種植環(huán)境要求較嚴:白及喜溫暖氣候,適宜種植在海拔100-1500米地區(qū),年均溫15~18℃。將塊莖單個摘下,選留新稈的塊莖作種用,剪掉莖稈,在清水中浸泡1小時后,洗凈泥土,放沸水中煮5~10分鐘,至塊莖內(nèi)無白心時,取出晾干或炕至全干。去凈粗皮及須根,篩去雜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