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國際象棋,我的第二外語--寒假美國交流生體驗原創(chuàng): 蘇尚愷 國際象棋小世界 2017-04-06
今年寒假,我申請了到加州的CCS(Capital Christian School)當交流生的機會,我的國際象棋特長意外的另我獲得了全校師生的尊重和喜愛。這次經(jīng)歷讓我收獲滿滿,更讓我增添了要在繁重的學業(yè)之余,堅持訓練國際象棋的決心和信心。
由于這所12年制的學校在6年級以下不接受留學生,所以我直接插班進入了7年級的班級。寒假之前我經(jīng)歷了很長一段忐忑不安的時期,大孩子會瞧不起我嗎?7年級的上課會聽不懂嗎?美國孩子到底喜歡玩什么,怎么跟他們交流呢?
這所學校是某教背景的學校,以她教育的嚴謹而出名,去之前我特地買了《圣經(jīng)》學習了很久。這是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課程,會是怎樣的呢?我緊張而又好奇。
首節(jié)課開始了,一位偉岸的牧師走了進來,Mr.Wade,他一身黑色長袍,不茍言笑,手捧圣經(jīng)走了教室,神圣的感覺撲面而來。我不由得深吸一口氣。Mr.Wade的目光掃向了我:“歡迎你,來自中國的孩子?!彼呦蛭?,深深地鞠躬,坐下,從懷中取出了國際象棋棋盤,:“聽說你是候補大師,讓我們下一盤棋吧。”之余,我習慣性地伸出了右手,小手被他大手有力的包裹著,非常禮貌的握了一下。在家中,三位女孩需要在早上6點鐘起床,7點鐘去俱樂部打乒乓球,通常會打兩到三個小時的球,然后回家練棋。那一瞬間,我的自信全部恢復(fù),我能感受到Mr.Wade對待我就像對待一個真正的騎士那樣尊敬。
同學們立刻圍了上來,Mr.Wade嚴肅地對大家說:“你們知道的,這是圣經(jīng)課,請大家保持肅穆?!敝車黄瑢庫o,大家屏氣凝神,看著我們在棋盤上廝殺。
二十分鐘過去了,我迅速地干掉了這個高大的對手,我再次主動和Mr.Wade握手,這是我們國際比賽的習慣。一絲敬畏從Mr.Wade的眼神劃過。他握完手站立起來,像一個紳士一樣向我鞠躬:“謝謝!”
之后的課變成了我和Mr.Wade的國際象棋課。他時不時向我討教一些招式,比如雙擊,比如騰挪,我甚至還教了他一些開局小技巧。Mr.Wade每天在學校里的畫風變成了一身黑色牧師衣,右手手捧圣經(jīng)放胸前,左手手持國際象棋放背后,一臉肅穆,遠遠一看到我立刻流露出尊重的表情。同學們也一直緊緊圍繞在我身邊,毫不掩飾他們的崇拜:“你是我看到過聰明的孩子?!笨傆型瑢W給我?guī)Я闶稠槺阌懡處渍校踔吝B食堂阿姨都知道了:“你這個中國孩子太聰明了,Mr.Wade可是干掉了我們所有的師生。輸棋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眾所周知國際象棋對于現(xiàn)代青少年素質(zhì)教育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而且它獨有的教育功能逐漸為人們所認識,并且已運用在幼兒園、中小學生的素質(zhì)教育中?!眹H象棋儼然成為了我的第二外語,迅速令我融入了學校的生活和學習。
兩周的時間很快過去,我就要結(jié)束我的行程。學校招生官找到了我:“愿意留在我們學校嗎?我們沒有國際象棋社團,可以為你成立,Mr.Wade愿意成為你的助教?!?
雖然終我還是沒有選擇留下,但是,“國際象棋男孩”這個特殊標志,帶給我的榮譽和自豪卻久久留在心田,更堅定了我要更好的投入下棋訓練之中,為我以后留學美國之夢增添更美的一道彩虹。
第四、多余的錢花在煙酒上,多余的時間用看電視、游戲上。
要看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就看他的多余的錢用在了哪里,多余的時間用在了哪里。
無數(shù)的調(diào)查顯示,越是窮人,越是會把錢用在“阻礙他們上升的地方”。比如,他們很少去購買書籍,獲取信息,觀看演出,學習技能……令人驚異的是,就算是很多的極其貧困的人群,一旦有一點閑錢,多用于購買糖、煙yan草、酒精上。
喬治·奧威爾在描述英國窮人的生活時說:
特別遺憾的一點,你手里的錢越少,你就越不愿意購買健康食品……當你陷入失業(yè)狀態(tài),你并不想吃乏味的健康食品,而是想吃點兒味道不錯的東西,總是有一些便宜而又好吃的食品著你。
在世界各地,實際的貧窮救助的工作中,出現(xiàn)被救助的人,把救助款和物資,用來喝酒和du博bo的情況比比皆是。
貧民窟抽煙的少年
越是貧窮的人,看電視的時間越長——哪怕是在摩洛哥的一個偏遠山村里。他們一年只有70天的農(nóng)活兒,30天的建筑活兒。那么,剩下的很多時間,他們的生活就是看電視——他們的家里連溫飽都還沒解決,家里沒有水,但是他們卻整天在那里看電視,家里甚至還有專門的天線和DVD播放機。這樣的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孩子只會有兩種反應(yīng),首先:我每一步都是錯的,我是不是不會下棋。
這幾乎是他們貧窮的基因,伴隨著他們生活周而復(fù)始。
我其實并不知道中國家庭中,家長在家里當著孩子面抽煙的有多少,也不知道家長回家后,每天坐在那里看電視的時間有多少——或者,自己打游戲的時間有多少。
但是,我更想說的是,當我們有了家庭,也奮斗到了一定時候,得到了一些物質(zhì)的條件之后。
應(yīng)該做的,就是調(diào)整自己的思維模式,不能再把自己當作單身漢每天抽煙喝酒應(yīng)酬不回家,就算回家也不陪伴孩子和家人,那么,我們在家庭教育上的缺失,其實是非常非??上У?。
摩洛哥的貧民區(qū)
第五、相信優(yōu)勝劣汰的教育,是公平的。
窮人的家庭,往往把教育當作一種,而不是人生的必需品。
什么意思呢?就是孩子去上學,萬一學得好,考入了名校,就改變了自己的命運,也會改變整個家族的命運。當然,如果學得不夠好,沒有考上名?!@個幾率更大一些,那么,也就認命了唄——就像是買一樣,沒有中大獎,也怪不了誰。
所以呢,在窮人的多子女的家庭,往往不會平等對待每一個孩子,他們往往是孤注一擲,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他們認為有前途的孩子身上,確保這個孩子接受足夠的教育,而不是將教育的投資分攤給所有的孩子。
不僅家長們將希望寄托在某個聰明的孩子身上,可怕的是,很多的貧窮國家,和發(fā)展中國家,整個的教育體系也都包含著這種思想——反而,往往越是富有、發(fā)達的西方國家,越是關(guān)注到每一個孩子“不讓每一個孩子掉隊”。
在貧窮的地區(qū),教師們?nèi)匀徽J為自己的使命是為艱難的考試培養(yǎng)z優(yōu)you秀的學生。在大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教師的作用就是保證學生順利進入下一個學習階段,而不是在那么幾次考試中脫穎而出。
于是,教師會忽略成績落后的孩子,家長也自認倒霉不再對孩子的教育感興趣。他們就產(chǎn)生了一個本來可以避免的“貧窮陷阱”。他們對孩子的放棄,導(dǎo)致他們永遠也不會發(fā)現(xiàn),這個孩子或許能夠取得成績。而國際象棋恰恰是通過趣味性的智力開發(fā)活動來逐漸培養(yǎng)孩子注意力、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維力等5種構(gòu)成智力的基本因素,幫助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學習習慣,因此對孩子的學習的提高是不言而喻的。相反,那些不愿意放棄孩子的家庭,一般是富有的家庭,會給孩子更多嘗試的機會。
這其實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費。在那些中途退學,或者被學校和家長“過早放棄”的孩子,很多(或許大多數(shù))都是某種錯誤評估的受害者。
可惜的是,作為受害者的家長,反而是受害者的推手——問題是,沒有人去做應(yīng)該做的事情——給予每個孩子足夠的機會去展示自己的長處!
要想建立一個能夠向每一個孩子提供的學校體系,首要的一步或許就是,認識到學校的服務(wù)對象是其現(xiàn)有的學生,而不是他們可能想要的學生。
第六、想讓孩子受教育后當公務(wù)員。
這一條太特別了,值得把它單獨作為一條。
研究者對全球窮人展開的調(diào)查中,問了一個問題:你對自己孩子的期望是什么?
結(jié)果令人。無論他們在哪里提出這個問題,窮人常見的夢想就是,他們的孩子能夠成為政府職員。窮人并不期望孩子成為企業(yè)家。
比如,在馬達加斯加,640所學校的學生家長們曾經(jīng)回答過這樣一個問題,70%的家長認為,一名中學畢業(yè)生會得到一份政府工作。
對“政府工作”的特別憧憬,表明窮人對于穩(wěn)定的一種渴望,一位這類工作雖然不那么激動人心,但一般都很穩(wěn)定。
其實,這很容易理解,就是窮人往往自己沒有一個固定收入的工作,并因為這個原因吃了很多的苦頭。所以,當他們對孩子的未來進行設(shè)想的時候,公務(wù)員就是他們對“好工作”極ji致zhi的想象了。
我有時很難理解,為什么中國的很多并不貧窮的家庭,也會要求孩子受教育之后去考公務(wù)員。拉斯洛·波爾加一臉神秘地跟朱迪特和索菲亞說:“蘇珊在里面玩有趣的象棋,是你們都沒有玩過的游戲。我猜測,這或許是他們認為公務(wù)員體面、工作不辛苦又穩(wěn)定,或者是看到某些公務(wù)員得到了人生中不應(yīng)得不合法的回報,可是他們并沒有看到現(xiàn)實的環(huán)境,已經(jīng)不會允許再出現(xiàn)那種情況了。
不過,按照應(yīng)該出現(xiàn)的結(jié)果,是家境好一些的家庭,應(yīng)該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去嘗試不同的可能性才是對。而這,恰恰是現(xiàn)代教育為追求的目標:就是幫助每個孩子找到自己的價值——如果說窮人家的孩子做不到,那么,家境好的家庭應(yīng)該讓孩子去嘗試。
在這幾年的教育實踐中,我z大da的感觸,不是孩子——我真的覺得,每一個孩子,都比我們的那個時代更加的聰明,更加的漂亮,更加的有前途——但是,我真的遇到很多來自家長的。他們的這些,總會著落在他們的孩子身上。
每到這個時候,我總會有些著急。有時候,我會跟家長聊聊,甚至給他寫一封長長的信,談?wù)摻逃退暮⒆印斎?,也會被撅回來,弄得我挺沮喪的?
后來,我漸漸釋然了,教育是關(guān)于人的工作——大家都知道,要改變一個人,究竟會有多難,那基本跟登天一樣難——所以啊,我想,能做多少是多少吧,不能著急。
本文授權(quán)轉(zhuǎn)載自公眾號童書媽媽三川玲(ID:tongshuchubanmama)
作者簡介:三川玲,童書出版人,兒童教育作家,中國guo營地教育聯(lián)盟理事,TedXkids智庫專家,家庭教育第di一媒體童書媽媽創(chuàng)始人。創(chuàng)辦有原創(chuàng)公眾號“童書媽媽三川玲”
白滔滔:童書媽媽聯(lián)合創(chuàng)始人。從大女兒蘇珊出生后,拉斯洛就沉浸在漫長的觀察和探索之中,他試圖找出在父母不干預(yù)的情況下,幼兒期的蘇珊喜歡什么。學機械、轉(zhuǎn)經(jīng)濟,自學寫作進入媒體,歷經(jīng)新周刊、南方報業(yè),后創(chuàng)業(yè)從事數(shù)字出版。著及編著有《我手機》《十三億》《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詩300首》等。喜歡鉆研教育思想,開發(fā)寫作課程,和讀書會家長孩子交流。同時,擔任北京中致兒童關(guān)愛基ji金jin會副理事長,致力鄉(xiāng)村幼師等項目。他還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兒的爸爸,是女兒小丸子眼中永不斷電的故事機。
國際象棋在文學作品及電影中的形象
公眾對于國際象棋及棋手形象的印象反差極大,這種極大的反差在現(xiàn)實生活中并不多見。隨著你的成長,你人生的棋盤也在發(fā)生著變化,你也面臨著人生中大大小小的困難和挫折,只有不斷移動自己的棋子、走出自己的陣地才能與那些困難做斗爭。國際象棋本身很早就已成為高雅的智力活動的象征。正如斯蒂芬·茨威格所言,國際象棋“比人類的一切書本和作品更好地經(jīng)受了時間的考驗,它是惟一屬于一切民族和一切時代的游戲,誰也不知道是哪一位神明把它帶到世上來消愁解悶、砥礪心智、振奮人心的”。
文學中比較流行的國際象棋棋手的形象是不討人喜歡的-心事重重、沉默寡言、自我封閉、孤癖成性,沉湎于國際象棋而不能自拔。但對于如何讓孩子接受失敗,并從失敗中奮起,家長既缺乏思想認識,也沒有更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國際象棋在這方面的教育起著很重要的作用。烏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是一位棋癮極深的國際象棋愛好者,但在其著zhu名的長篇小說《防守》(1930年)中,他卻以一種陰沉冷酷的筆調(diào)來描寫這項他喜歡的游戲。主人公是一位孤僻孱弱、笨手笨腳的國際象棋大師,看起來是與社會格格不入的人,盡管其擁有公認的象棋天賦。當然,在2000年以該書為素材拍攝的電影中,人物形象還算差意,甚至還帶有一些浪漫情調(diào)。
在斯蒂芬·茨威格的作品中國際象棋棋手的形象也是性格被扭曲、古里古怪的。拉斯洛以女兒們的經(jīng)歷出書,《怎樣培養(yǎng)一名天才》盡管兩位爸爸培養(yǎng)孩子的過程仍存在爭議,“波爾加實驗”的教育思想在世人中也仍然見仁見智。其出版的《象棋的故事》一書從政治角度及精神角度對德國納粹殘暴的統(tǒng)治理念進行了詮釋。書中的中心情節(jié)是兩次國際象棋對局,棋手一個是半文盲的年輕人,國際象棋世界冠guan軍,另一個是一位醫(yī)生,他在蓋gai世shi太tai保bao的刑訊室里與自己下象棋,后因嚴重的精jing神shen分fen裂lie而發(fā)瘋。盡管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十分古怪,但茨威格對象棋游戲的描寫卻十分精彩:
“但是把下象棋說成是一種"游戲",這難道不是對它所作的一種性的定義嗎?它不是一種科學,也不是一種藝術(shù);它更像是一種介乎這二者之間飄浮不定的東西,就像穆罕默德的介乎天地之間一樣。下國際象棋是孩子自身的愛好,他還會繼續(xù)下棋,還會不斷參加各種比賽。這種游戲包含著各種矛盾的獨du一yi無wu二er的混合物:這種游戲既是古老的,又永遠是新穎的;其基礎(chǔ)是機械的,但只有靠想象力才能取得勝利;它被呆板的幾何空間所限制,而同時它的組合方式又是無限的... 它規(guī)則簡單,任何一個孩子都能學會,每一個生手都可以嘗試,與此同時,在它那永不改變的狹窄的方格里,又能產(chǎn)生非常特殊的、的 智慧高手——那些擁有非凡才能的棋手。這些人是有特殊能力的天才,他們比數(shù)學家更精jing確que,比詩人更富有想象力,比作曲家更能把握節(jié)奏,只不過這些才能組合方式和組合方向不同罷了”。
當今時代與國際象棋和象棋棋手有關(guān)的形象和聯(lián)想已經(jīng)更多地趨于正面化。二十分鐘過去了,我迅速地干掉了這個高大的對手,我再次主動和Mr??催^詹姆斯·邦德電影《來自俄羅斯的愛情》(1963年)的觀眾都記得,影片一開始,反派人物克倫斯汀剛贏得世界冠guan軍賽就匆匆忙忙地趕去謀劃驚天大陰謀?!?07》小說的作者伊恩·弗萊明及電影導(dǎo)演對克倫斯汀與麥克亞當斯的對局進行了濃彩重墨的描寫,而使用的棋局原型是一場真實對局,是兩位偉大的蘇聯(lián)棋手-第十位國際象棋世界冠guan軍鮑里斯·斯帕斯基與多年的棋王挑戰(zhàn)者大衛(wèi)·布龍斯坦之間的對局。在弗萊明筆下,國際象棋擁有了相當鮮明的比喻力:邦德的朋友警告他說:“俄羅斯人的棋藝出神入化。他們可以出色地制定各種隱秘的計劃,每個細節(jié)都精心準備,對手的每個棄子都在他們計算當中”。
此外還有幾十部電影里有國際象棋的描寫鏡頭,導(dǎo)演使用類似的手法來突出主人公的感覺敏銳和運籌帷幄。同時也應(yīng)該鼓勵孩子感悟棋理,開竅思維,促進學習,保持下棋的興趣,控制好下棋時間,不要影響到學習。在電影《后的刺客》(1995年)中西爾維斯特·史泰龍和安東尼奧·班德拉斯白天是兩個想殺sha死si對方的職zhi業(yè)ye殺sha手shou,晚上則通過網(wǎng)絡(luò)下國際象棋。在斯坦里·庫布里克的電影《2001太空漫游》(1968年)中,計算機哈爾9000與富蘭克·普爾下國際象棋并輕易獲勝,這也預(yù)示普爾將死于機器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