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1977年,考古工作者在發(fā)掘清理西夏陵區(qū)177號墓時,發(fā)現其空空如也,正當人們失望之時,一個年輕的工作人員突然踢到了一個硬物,便是這銅牛的一角。鐘上部繪“金龍戲珠”、“丹鳳朝陽”、“祥鶴起舞”、“瑞麟騰云”四幅吉祥圖案。后來這頭牛被稱之為“一腳踢出來的國寶”。這件青銅鑄造的牛長120厘米,它似乎勞作了一天,正在臥地休息,忽然聽到了主人的呼喚,于是它抬起頭,向主人望去。鎏金銅?!斌w態(tài)健壯,比例勻稱,造型逼真。銅牛中空,外表通體鎏金。制作時需要將冶煉、模具雕塑、澆鑄、拋光和鎏金等工藝集于一體,反映出西夏青銅鑄造工藝的高超水平,是西夏藝術品中的珍品。
古人認為牛擁有“五行”中土屬性和水屬性的神力。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象征。五行中講水能生木,所以牛的耕作能促進農作物生長,又講土能克水,所以古人們在治水之后,常設置銅牛、鐵牛以鎮(zhèn)水魔。
牛的一個象征意義:吃苦耐勞
牛一直都是勞動人民勤勤懇懇的象征。開荒牛雕塑造型多樣,有的奮勇向前、有的埋頭苦干、還有的一飛沖天等,廣泛應用于室內外環(huán)境中,拓荒牛雕塑擺件依據不同規(guī)格、造型而放置在不同的位置,但所代表的意義是永恒的。牛吃進去的是草,擠出來的卻是奶,工作時任勞任怨,收獲時也從不要求主人給予更多的賞賜。余秋雨先生曾經說過“中華文明不遠征”的關鍵因素是因為我們長期以來都是自給自足的農耕文明,而農耕文明的標志性勞動力之一就是耕牛.
銅雕牛制作工藝比較復雜,每個產品制作的過程需要很多時間來完成,模具成型以后的后期修整全部有手工完成,因此銅雕牛產品不會像機器流水線上作出來的那么精細。開荒銅??滴酢稘细尽q時》記載:“凡立春前一日,官府率士民,具春牛、芒神,迎春于東郊。所以重量會有誤差,每人測取尺寸方式不同,如有細微的劃痕,接口處有痕跡,鑄造字跡不清晰等問題,屬于銅器行業(yè)中正?,F象。
自古風水銅器由于成本限制,都是空心倒模鑄造,基本都是中空的,內壁會有磨具殘留,在運輸過程中會將殘留震落一部分,晃動里邊會發(fā)出異響屬于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