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涼皮套餐,指的是一碗調(diào)好的涼皮,再配以一碗黑米稀飯來一個肉夾饃,簡直是黃金搭檔有吃有喝,舒舒服服。還有的人再配以一壺黃酒(也是一種大米釀成的低度保健酒),或自斟自飲,或邀一二知己對飲,悠哉尤哉,那分愜意,只有現(xiàn)場品味方能獲得。而現(xiàn)今的陜西,由以西安為主,中青年人大多以涼皮,肉夾饃,一瓶冰峰為所謂的涼皮套餐。尤其正當夏日午時,吃著涼爽的涼皮,品著冰鎮(zhèn)冰峰。和朋友又可小談一段,樂哉。
面筋涼皮主產(chǎn)于關中地區(qū),加工時,要先洗出面筋,淀粉調(diào)成糊,盛入金屬涼皮鑼上鍋蒸制。調(diào)制時,加入蒸烹面筋塊、時令蔬菜,調(diào)味品有醋、醬、蒜汁、味精、鹽、辣椒油、香油等,吃時別有風味。 除以上幾種外,陜西還有扶風的烙面皮,漢中的魔芋涼皮、黑米面皮,陜北的綠豆涼皮等等。距今已有兩千多年歷史,相傳有一年陜西戶縣秦鎮(zhèn)一帶大旱,稻谷枯萎,百姓無法向朝廷納供大米,有個叫李十二的用大米碾成面粉,蒸出面皮,獻給秦始皇,秦始皇吃后大喜,命每天制作食用,形成了久負盛名的傳統(tǒng)小吃。
相傳清康熙年間,岐山城北八畝溝村民王同仁在清宮御膳房專做面皮,因用面粉制作,又是京城御膳,故稱“御京粉”。王同仁年老還鄉(xiāng)后,專事經(jīng)營面皮小吃,傳徒授藝(限本村之人)。同(治)光(緒)以后,面皮制作逐漸傳播關中,成為寶雞名吃。面皮制作,選料精良,工藝嚴謹,調(diào)味講究。須選用小麥面粉,加水合成塊團,經(jīng)揉搓、洗滌、過羅、沉淀、取清、串片、搟皮、抹油、上蒸、風涼、碼齊等12道工序方成。食用時,切成寬、細條狀,調(diào)以鹽水、陳醋、辣椒油即可。
寶雞扶風烙面皮:扶風烙面皮也分兩種,一種烙好了蒸,另一種蒸好了再烙,相比較蒸好了再烙的吃起來更筋道,烙面皮外焦里嫩,晶瑩剔透,有“韌、筋、干、有嚼頭、水分少”的風味特點。做法如下:步:和面,面粉加溫水攪拌均勻成雪花狀(好用手來拌,比較均勻)再加適量水,用筷子攪拌均勻(看起來很濕很粘的樣子)再揉成團,(感覺很粘手,盆子邊緣也是,這時不要加面粉,要不然和的面干濕不均勻)再揉一會就自然會吸收了全部水份,面光、盆光、手光。面和好了,加蓋或覆保鮮膜餳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