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1931年9月開工,橋南端增建半園形防波堤,堤上新建一座中國民族傳統(tǒng)風格的雙層飛檐八角亭閣,名"回瀾閣"。閣頂覆以黃色琉璃瓦,四周有24根圓形亭柱。閣內為二層圓球形廳堂,中央有34級螺旋式階梯,可回旋登上二樓。1933年4月,全部工程竣工。
飛閣回瀾"回瀾閣"匾額上的3個字是由原青島市市長沈鴻烈題寫的,浮筒碼頭,這個匾額在日本第二次占領青島期間被掠往日本,新中國成立后許多人到日本尋找這塊牌匾,都沒有找到。當前"回瀾閣"三字為著1名書法家舒同所寫。
回瀾閣位于青島市市南區(qū)海濱,黃石浮筒,與小青島隔水相望,北端與中山路成一直線相連。被視為青島的重要標志。此閣為二層八角涼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蓋,24根紅漆柱子支撐,閣心有螺旋形樓梯,樓上四周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浮筒平臺,一景一畫"之說。我們可以憑窗眺望,全1方位地看到美麗的青島灣和周圍的各個景點以及著1名建筑
1930年,在當時的青島市市長沈鴻烈的主張下,決定對已成為青島重要游覽觀光景點的棧橋進行全1面改造。
新中國成立后,人民1多次撥款對棧橋進行維修,塑料浮筒,1985年青島市又對棧橋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全1面整修,將橋南端通透部分拆除重建,由34排樁改為16排樁,并新建眺望臺1座,同時將橋入口處的6根擋車石柱拆除,兩側圍青島棧橋部分垮塌 以鐵索護欄,12對歐式橋燈相峙而立,外鋪花崗巖石臺階。1998年底至1999年6月,市再次撥款對棧橋進行了大規(guī)模整修,橋身按抗風浪50年一遇標準、回瀾閣基礎按百年一遇標準加固。棧橋北段拆除重建,側墻采用漿砌蘑菇石鑲面,整個橋面用機刨花崗巖板鋪裝。此次維修既達到防風浪、防腐蝕,保持原有的風韻的要求,又與兩側護岸設施相匹配,增加了美觀效果
企業(yè): 武漢匯川游艇碼頭工程有限公司
手機: 18607172588
電話: 027-81707571
地址: 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fā)區(qū)武漢理工大學科技園國測科技總部空間綜合實驗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