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鑄銅佛像貼金
《宋史
.
仁宗記》:“康定年間(
1040
年)八月戊戌,禁以金箔飾佛象”。元、明、清階段,貼金適用于建筑裝飾設計。10、能為一切眾生,種植善根,以眾生心,作大福田,獲無量勝果。《天工開物》:“凡色對于金,為世間華麗珍貴,故人工服務成箔然后施之”。
這兒有一個古時候貼金的故事,流傳一位老外向宋徽宗敬贈了十只精致的玻璃瓶子。薄薄玻璃瓶子,口小腹大,宋徽宗十分喜愛。宋徽宗怕玻璃瓶子粉碎,想在里邊托一層薄金,不僅堅固,并且金向外晶瑩剔透,更會看起來珍貴清雅,因此,宋徽宗指令宦官找了一名巧匠人給夾層玻璃托一個金里子。匠人們都說夾層玻璃又薄又脆,瓶塞又窄小,托金得用電烙鐵烘燙才會服帖、平整??呻娎予F金箔又放不進來,何況夾層玻璃和金子又本質(zhì)不粘膠,也沒法托貼堅固。宋徽宗只能下榜招賢。一月雨順風調(diào),大家望榜生畏害怕接單子。一天,忽有一個老錫匠入宮,愿替皇帝的玻璃罐托金。宋徽宗叫人把老錫匠送到庭院中央政府。但見錫匠把金子放到灶火里加溫錘打,直打的金子薄如紙軟如綢,錫匠再把它裹在玻璃瓶子的外邊。在一旁看熱鬧的匠人禁不住嗤嗤地笑道:“在玻璃瓶外邊外包囊誰不容易呀?”暗想這一傻要被皇帝砍頭了。錫匠聽了,全不理睬,只圖低頭實際操作,但見他又將金紙從玻璃瓶上剝出來,用銀筷子夾著金紙,輕輕地的插進瓶塞,又將水慢倒入瓶里,并遮住瓶塞。
錫匠用勁將水晃動一會,再把它倒出去,這時候,但見金葉子招架不住玻璃貼在玻璃瓶子里,沒留一點間隙、皺褶。一群匠人驚得瞠目結(jié)舌,張口結(jié)舌。老錫匠說:“夾層玻璃做的薄瓶,怎可用硬物品去碰呢?唯有銀,它既綿軟又厚重,漸漸地灌進去,玻璃瓶不但不負傷,并且把金葉子完好無損貼服在瓶里。”寧徽宗看到金子穿透那玻璃瓶子,閃閃發(fā)光,禁不住龍顏大悅
金箔有98與74之分,前面一種別名庫金,后面一種別名大赤金。1、視覺效果佳:易塑造出質(zhì)感豐富、肌理多變、多層次的氛圍及豐富的色彩組合,使其將成為經(jīng)久不衰的流行色彩。每10張為一貼,每10貼為一把,每10把為一具,即每一具為1000張。庫金性價比高,顏色長久不會改變,適用外檐彩繪用金。大赤金品質(zhì)較次,耐老化稍弱,經(jīng)日曬雨淋便于掉色。金箔的規(guī)格型號有:100×100mm、50×50mm、93.3×93.3mm、83.3×83.3mm等幾種。這是由黃金做成,是寶貴的貼金原材料?,F(xiàn)階段銷售市場上售賣的貼金原材料大部分為銅箔或鋁箔,銅箔是黃方,鋁箔是白方,要以銅、鋁原材料抑制成象竹衣一樣塑料薄膜,噴涂在金腳底,隨后涂上廣漆逐漸脫袋,色如金子,明亮絢麗,可與金箔匹敵,但這是假金而并不是純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