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缸爐燒餅講究形、色、味、脆、酥。燒餅呈金黃色,著色均勻,不焦不糊,熟得透徹,剛出爐的燒餅還有一股炒芝麻和烤面粉的香味,再加上缸爐烤制的特殊香氣和花生油受熱揮發(fā)產生的香味,真是誘人食欲??诟猩系乃趾痛?,并且酥中有韌、脆得適口,咬一嘴燒餅渣亂蹦,所以,有一個歇后語就和吃燒餅有關,叫“小孩吃燒餅一—接著”。缸爐燒餅是一種上食品,人們走親串友都拿它做禮品,說這種禮品好看又實惠。逢年過節(jié),人們也要打上一爐子燒餅改善生活。 次數(shù)用完API KEY 超過次數(shù)限制
烙燒餅在中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面食,估計存在的歷史也很長了。根據(jù)用不用芝麻,可分為火燒和燒餅,餅面上不粘芝麻的叫火燒,餅面上粘芝麻的叫燒餅;根據(jù)放不放油,可分為油酥燒餅和干面燒餅;根據(jù)其工序,可分為發(fā)面燒餅和死面燒餅;根據(jù)其烘烤方法,可分為吊爐燒餅和缸爐燒餅。這里要說的就是用水缸燒烤出來的缸爐燒餅。用水缸烤燒餅,在河北很多地方都有,烙制的方式也很多:曲陽是把水缸立起來,把缸底鋸掉,烙的燒餅是4寸見方的正方形大片,面里不放油。 次數(shù)用完API KEY 超過次數(shù)限制
髓餅法:以髓脂、蜜,合和面。厚四五分,廣六七寸。便著胡餅爐中,令熟。勿令反覆。餅肥美,可經久”。通過對這段文字進行分析可以得知,當時人們做燒餅的時候材料非常豐富。主料為發(fā)酵之后的白面和羊肉,調味品有蔥白、豉汁、鹽等。主要的制作方法就是放入爐中烤熟,但文中也強調,這種燒餅需要放在胡餅爐中烤熟,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應該就是胡餅。北魏建立于公元四世紀末期,雖然無法考證北魏人吃胡餅的歷史,但卻可以確定北魏人食用的燒餅,應該就是漢代人的主食胡餅。 次數(shù)用完API KEY 超過次數(shù)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