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反滲透膜污染的原因分析
反滲透是一種利用半透膜的特性進行液體分離的技術。給水中的水分子在高壓作用下,克服其自身的滲透壓透過膜,之后收集匯總形成產(chǎn)水;同時絕大部分溶解鹽和大分子量的有機物因不能透過膜,而被濃縮形成濃水。
由于反滲透膜的膜孔徑是比較小的(僅為10?左右),因此能夠去除掉水中的無機鹽、細菌、微生物、病毒、膠體、有機物等。另外使用阻垢劑還可以減低硅沉淀,而軟化則不能,這一點非常適合地下水水源處理。反滲透膜污染的原因主要包括物理污染、化學污染、有機物污染三大類。物理污染是原(廢、污)水中的金屬(如鐵、錳等金屬氧化物)、非金屬(如CCO3、CSO4、BSO4等溶解度較小的非金屬鹽類)、膠體污染物(如氧化硅等)在膜表面的沉積、堵塞膜孔;化學污染是指膜孔吸附的有害化學成分;有機污染物是由細菌粘泥、真菌、霉菌、有機物等在膜表面及膜孔內(nèi)粘附形成的污染。能夠引起反滲透膜污染的物質(zhì)中污染物尤其是有機物在膜表面和膜孔內(nèi)的吸附所引起的通量衰減及分離能力的降低,是造成膜通量衰減的主要原因。但膜污染引起的通量衰減又往往和濃差極化現(xiàn)象引起的可逆通量下降混合在一起,使得膜分離效果進一步降低。
有機污染物原水中的有機物成分為復雜
有機污染物
原水中的有機物的成分為復雜,其對反滲透膜元件的污染及影響情況也非常難以預料。檢查所有閥門并保證所有設置正確,膜系統(tǒng)產(chǎn)水排放閥、進水控制閥和濃水控制閥必須完全打開。該項指標是設計反滲透設備時需要認真考慮防護的主要污染物。有機污染物的來源一般分成兩種:一類是由于動植物的腐爛物形成的天然腐殖有機物,另一類是工業(yè)廢棄物污染所形成的有機物。有機物污染反滲透膜時,往往是有機物被較為牢固的吸附在膜表面上,清洗時較為困難。一般說來,有機物對膜系統(tǒng)的污染后果難預測:水中的有一些有機物對反滲透膜幾乎沒有任何破壞作用,但卻有個別的微量有機物一旦被吸附在膜面后不僅能污染反滲透膜,甚至還能引起膜的降解和退化,所以我們必須對原水中存在的有機物予以高度重視。所以從原則講上,在我們設計一個反滲透設備時,當原水TOC含量達到3mg/l,就必須在系統(tǒng)內(nèi)考慮相應的去除措施。一般說來,在處理地表水和廢水的反滲透預處理系統(tǒng)中,應盡量在絮凝、澄清和氧化等預處理工藝過程中,將大部分有機污染物去除或分解轉化。假如經(jīng)過以上處理后仍無法滿足反滲透設備進水要求,則可以考慮通過活性炭吸附過濾器、有機物清掃器或超濾設備的設置將其進一步去除,以終滿足反滲透設備的進水要求。
化學清洗步驟及清洗方法
清洗方法
一般的化學清洗步驟如下所示。具體的事項根據(jù)現(xiàn)場的工作條件及清洗的要求確定。
① 沖洗膜元件。用反滲透產(chǎn)水或離子交換水進行幾分鐘沖洗。
② 配置品。保證品完全溶解。
③循環(huán)。用低流量置換膜元件中的水,排放一部分清洗液后,進行循環(huán)。循環(huán)流量以表8的范圍為準。污染嚴重時,如果選擇大流量循環(huán),則有可能會產(chǎn)生壓差過高的問題,從而損壞膜元件(單支膜元件大壓降0.07 MP)。此時,采用以下方法進行操作比較可靠:
- 循環(huán)運行開始5分鐘,按設定流量1/3的量進行循環(huán);
- 循環(huán)5 – 10分鐘間,按設定流量2/3的循環(huán)流量循環(huán);
- 10分鐘后按流量要求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