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當你來到一個有陌生人的場合時,會覺得難為情。你開始時會出汗,感到恐慌、焦慮,越來越不知說什么好,直到離開,才會渾身輕松。這種在任何有陌生人的環(huán)境中可能襲1擊我們的強烈焦慮被稱為社交恐懼癥。性格內向怎么辦培養(yǎng)廣泛的興趣愛好興趣愛好可以將內心的不良情緒通過興趣活動進行宣泄和轉移,從而減輕心理負擔,提升自信能力。這種情況可能在任何年齡出現,但在青春期出現得最多。無論男女都可能患社交恐懼癥,但男子的病情似乎比女性嚴重得多。社交恐懼癥的范圍很廣,從普通的膽怯到極其有害的偏執(zhí)狂,造成諸如失1眠、臉紅、呼吸困難、心跳加速和不由自主地逃跑等癥狀。社交恐懼癥是繼抑郁和酗酒之后的第三種最常見的精神障礙,而抑郁和酗酒都與社交恐懼癥有關。大約80%的社交恐懼癥患者甚至因不敢與人交往而不能面對辦公室或工廠的工作。許多人員在家里不出去工作,或者從事單獨性工作。
簡單地說,社交恐懼癥就是在社交場合,怕被別人注意或稍有差錯就產生極度恐懼的情緒。據專家調查發(fā)現,社交恐懼癥是最常見的神經緊張和失調的病癥,是僅次于憂郁和酗酒的最常見的精神障礙。
內分泌因素(15%):
有研究發(fā)現社交恐懼癥患者出現恐懼癥狀時血漿去甲腎上1腺素水平升高,甲狀腺素釋放激1素升壓試驗陽性,可樂1定激發(fā)實驗引起的生長激1素反應遲鈍。
心理社會因素(35%):
社交恐懼癥的典型癥狀: 表情恐懼癥(75%) 抑郁(65%) 緊張性手抖(59%) 尿急(56%) 驚恐發(fā)作(53%) 惡心(53%)
19世紀初,美國心理學家用條件反射理論來解釋恐懼癥的發(fā)生機制,認為恐懼癥狀的擴展和持續(xù)是由于癥狀的反復出現使焦慮情緒條件化,而回避行為則阻礙了條件化的消退。
社交恐懼癥(social phobia) 又稱社交焦慮障礙(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多在17~30歲期間發(fā)病,男女發(fā)病率幾乎相同,常無明顯誘因突然起病,中心癥狀圍繞著害怕在小團體中被人審視,一旦發(fā)現別人注意自己就不自然,不敢抬頭、不敢與人對視,甚至覺得無地自容,不敢在公共場合演講,集會不敢坐在前面,故回避社交,在極端情形下可導致社會隔離。臨床表現可孤立限于如公共場合進食、公開講話、或遇到異性,也可泛化到涉及家庭以外的幾乎所有情景。
評估情緒強烈程度
除了辯明情緒之外,要學習評估你情緒的強烈程度,評估情緒的強烈程度,可以讓你觀察自己情緒的起伏,幫助你注意到與情緒改變有關的情境或思維的變化。德國著1名心理治1療大師NossratPeseschkian指出:那些自認為自己是心理健康的人不是真正的心理健康者,而心理健康者正是那些敢于面對心理問題的人。假定每種情緒都有一張強度量表,請評定您當時的情緒強度處于哪個位置,就像在一把刻度尺子上找位置一般,充分認識情緒占據了我們當前生活多么重要的一個位置。
改變情緒
在認識自己情緒地基礎上,我們可以嘗試改變自己的情緒,比如改變情景,改變自己的思維方式,控制自己的內心體驗等,抑或改變情緒的強度,降一降,就像我們唱歌的時候把調調起的低一點,自己唱起來就不會那么累了。
心理咨詢
傳統(tǒng)心理治療技術存在很多錯誤和缺陷,比如精神分析療法事實上并不存在,包括其創(chuàng)始人弗洛伊德在內,未見發(fā)表任何成功心理治療案例。當今美國社會,不僅普通美國公民接受一次心理咨詢如同吃一頓麥當勞那樣自然、簡單,就連堂堂美國總1統(tǒng)也擁有自己的心理顧問。封志宏導師在發(fā)表于《心理醫(yī)生》雜志的一篇文章“精神分析理論的錯誤”中描述,弗洛伊德最著1名的案例是《少女杜拉的故事》,弗洛伊德在這本書中說:“這本病歷是我迄今為止完成的最成功的一部病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