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熱處理以提高硬度和耐磨性的氮化通常滲氮溫度為500—520℃。金屬表面熱處理加工由于鋼材品種繁多,為了便于生產(chǎn)、保管、選用與研究,必須對鋼材加以分類。停留時間取決于滲氮層所需要的厚度,一般以0.01mm/h計算。因此為獲得0.25—0.65mm的厚度,所需要的時間約為20—60h。模具的表面處理技術,是通過表面涂覆、表面改性或復合處理技術,改變模具表面的形態(tài)、化學成分、組織結(jié)構和應力狀態(tài),以獲得所需表面性能的系統(tǒng)工程。提高滲氮溫度,雖然可以加速滲氮過程,但會使氮化物聚集、粗化,從而使零件表面層的硬度降低。

滲氮工藝有氣體滲氮、離子滲氮、液體滲氮等方式,每一種滲氮方式中,都有若干種滲氮技術,可以適應不同鋼種不同工件的要求。由于滲氮技術可形成優(yōu)良性能的表面,并且滲氮工藝與模具鋼的淬火工藝有良好的協(xié)調(diào)性,同時滲氮溫度低,滲氮后不需激烈冷卻,模具的變形很小,因此模具的表面強化是采用滲氮技術較早,也是應用廣泛的。在制定加工路線時,主管工藝人員將相關人員召集在一起討論,有兩種工藝流程:涂料防滲、滲碳淬火后硬車碳層,存在防滲不佳機加工困難的問題。

1.對于機械切削加工,一般機加工硬度在HRC30左右;但由于性能要求,需要較高硬度后切削,硬度可以在HRC35~40.除了特殊銑齒等情況.硬度在HRC50左右也能切削;當然,現(xiàn)在國產(chǎn)刀具還不行,大部分需要進口美國的德國的等.
2.經(jīng)滲碳淬火熱處理后一般孔內(nèi)徑變形成橢圓,孔徑變小,<Φ10留磨量為2-4絲;Φ10-Φ20為5-8絲;Φ20-Φ30為10-12絲;Φ30-Φ40為20絲;>Φ40為30絲以上,我們的零件壁厚在10mm左右,另外控制敏感零件的熱處理變形量,預熱工序也是十分必要的。調(diào)質(zhì)即在淬火后進行高溫回火處理,它能獲得均勻細致的索氏體組織,為以后的表面淬火和滲氮處理時減少變形作好組織準備,因此調(diào)質(zhì)可以作為預備熱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