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鍍硬鉻的應用,你知道嗎?
隨著工業(yè)的發(fā)展,很多零件選擇鍍硬鉻,不僅外形靚麗,還能保護零件,延長零件使用壽命。那么鍍硬鉻可以如何應用呢?
①鍍硬鉻不帶底層的鍍鉻層, 拋光后可直接使用。 鍍層厚度<12μ m 用于模具以提高其耐磨性;鍍硬鉻的鍍層厚度 12~50μ m 用于液壓裝置的柱塞, 以提高其密封性和耐磨性; 對不重要的配合表面, 鍍層厚度可 50μ m, 鍍后磨削達到要求尺寸精度, 以補償磨損量。
②鍍硬鉻帶底鍍層的鍍鉻層多用于較厚的尺寸補償。 先沉積足夠厚度的底層金屬(如鎳可鍍厚 lmm) , 磨光后再鍍鉻層。終磨削為成品后, 鍍硬鉻的鍍鉻層應保持在250μ m 以內(nèi)。由于鍍鉻層脆性較大,不宜承受較大的變形, 否則會引起鍍層斷裂或脫落。因此零件基體金屬部分應有足夠的強度, 能抵抗施加在鍍層厚度方向上的所有外力。
除常規(guī)鍍鉻層外, 還可以制成松孔鍍鉻層。 其方法是在完成鍍硬鉻后, 再對其進行腐蝕處理(如鹽酸腐蝕),使鍍硬鉻的鍍層表面的微細裂紋加寬, 達到表面布滿微裂紋, 可以有效地儲存潤滑介質改善潤滑狀況。在修復滑動軸承軸頸時可以采用。
鍍硬鉻過程中除氫的目的是什么?
鍍硬鉻時,在陰極不但可以沉積金屬鉻,還電離出大量氫離子,其中一部分在陰極還原成氫氣,另一部分則滲透到鍍層或基體金屬內(nèi)部,使鍍硬鉻鍍層和底材的金屬晶格發(fā)生變化,產(chǎn)生較大的應力,使鍍硬鉻鍍層性能改變,導致脆裂甚至脫落。除氫的目的就是降低鍍硬鉻鍍層和基體金屬的脆性,提高鍍硬鉻鍍層的使用性能。
鍍硬鉻之后應盡快將零件放入洫、烘箱或真空中進行除氫。除氫處理一般采用加熱的方法,在盡量使鍍硬鉻鍍層性能不受影響的前提下,溫度越高,時間越長,除氫越徹底。一般溫度控制在100~300℃,常用180—200℃,時間為2~4h。溫度不要太高,那樣會降低鍍硬鉻鍍層的硬度。
凡是鍍硬鉻前硬度≥40HRC的基體鍍后要盡快除氫,在(200±5)℃的條件下,除氫3h;鍍前硬度≥55HRC的基體金屬,鍍硬鉻鍍后的除氫溫度要降到(150±5)℃,但時間要適當延長。
用油浴除氫時,要先將鍍硬鉻零件提前預熱,可將鍍硬鉻零件放人熱水或烘箱中預熱70~80℃,再將鍍硬鉻零件放入溫度與之接近的油浴中,再將溫度逐漸提高到除氫溫度,以避免由于溫度的聚變,使鍍層造成損壞。該方法的優(yōu)點是零件每個部位的溫度都很均勻,除氫的效果比較好。
為什么在同一工件上鍍硬鉻,上、下鍍層厚度不均
漢銘鍍硬鉻廠家為大家講解為什么在同一工件上鍍硬鉻,上、下鍍層厚度不均的問題:
(1)上面工件距離鍍硬鉻液面太近
因鍍硬鉻液溫度較高,槽液的蒸發(fā)和鉻霧的揮發(fā)以及工件出槽時帶出,導致液面下降,上面工件距鍍硬鉻液面太近(小于5mm),出現(xiàn)電力線分布異常
處理方法:用與槽液溫度相同的熱水,每4h調(diào)整液面至規(guī)定高度(熱水沿槽壁加入)
(2)下部工件高度與鍍硬鉻陽極板高度相比不合理
處理方法:鍍硬鉻陽極板的下端比掛具下部工件距槽底高lOcm,否則,下部工件電力線較集中,鍍硬鉻鍍層較厚
(3)掛具裝掛方式不合理
對于大的鍍硬鉻工件或長形工件,采用水平裝掛方式
處理方法:重新設計制作掛具,充分考慮全部工件上電力線的均勻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