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什么是紅木家具包漿?
每個行業(yè)都有自己各自的行話,而對于家具行業(yè)來說,它也有自己領域中特性的語言。當家具行外人聽到這些新鮮的詞語,必然會向家具行家細細請教這里面的含義。那么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家具文化中的一個詞語——包漿,來探討紅木家具中的包漿這個問題。
包漿是什么?
包漿,在古玩圈子里是個使用頻率較多的詞語,俗稱“傳世古”,指金屬表面由于氧化、銹蝕以及汗液的作用,隨時間的推移自然形成的一層化合物,有黑古銅等多種色澤,使器物有一種自然的陳舊感。泡水家具采自然風干的方式,不然就是打開除濕機也可以,把家具的水分完全蒸發(fā)掉,至少先回復到干的狀態(tài),才不會放久了,內部又有可能發(fā)霉??梢赃@么說,包漿是在時間的磨石上,被歲月的流逝運動慢慢打磨出來的,那層微弱的光面異常含蓄,若不仔細觀察就很難分辨得出來。
而包漿在家具行業(yè)中,也稱作“皮殼”經長年累月氣候冷熱干濕不等的條件下,通過空氣氧化而使器物形成一種肉眼可見的表皮,加之幾代人長久使用觸摸這層皮殼閃現(xiàn)出一種自然的光澤感,且柔和渾成無一絲做作的感覺。
?
如果你細看仿作家具,它的光澤卻沒有這種自然的包漿。紫檀、黃花梨等一些名貴木材,本身有些油性,年深月久,油質外泄,和空氣中的塵土、人們觸摸的汗?jié)n,互相融會成了“包漿”,自然形成的包漿,摸上去沒有絲毫寒氣,反而有溫潤如玉的滑溜感。
事實上,像這些本身沒有“油性”的玉器、印石、銅件、硯臺、瓷器等傳世古玩經過長時間的把玩,能產生包漿,那木器家具產生包漿的可能性更大。
那么,我們以紅木家具的包漿為例吧。
紅木家具怎么形成包漿?
包漿的形成,主要還是由人們把玩、擦拭、使用頻繁所引起的,這里面事件和人物是包漿形成的必不可少的因素。一些老家具上通常都會有包漿,而紅木家具的包漿也就是這樣子形成的。
也有可能有假“包漿”
古家具因為年代的久遠,家具表面與空氣充分接觸而發(fā)生氧化,顏色變深,而且表面發(fā)亮,這就是包漿;造假者通過頻繁擦拭做出來的假包漿,雖然亮度有了,但氧化程度遠遠不夠,很容易辨認。
對于表面做舊的顏色,只要利用一些工具,于不顯眼處輕輕刮去表層,就能看出表層下新木的顏色來。任何做舊的痕跡都是造作的,缺乏自然性的過渡,只要仔細觀察、認真鑒別,就能夠辨清真?zhèn)危苊馍袭敗?
用以上的一種方法同樣適用于識別紅木家具“包漿”的真假情況。
打蠟有利于紅木家具形成包漿
上蠟能夠加快木材的氧化,容易生成包漿,為紅木家具形成一層天然的保護膜,而在包漿形成的同時,家具的色澤會慢慢變深,越發(fā)具有親近感,令家具更加古香古色,而上漆是在家具表面加了一層隔膜,無法自然形成包漿。
紅木家具一定要舍得使用,經過人體的觸摸可以加速生成包漿,讓家具表面越發(fā)光滑瑩潤。許多人聞漆色變,覺得上漆就一定不環(huán)保,其實上漆作為一種傳統(tǒng)手工藝上漆以天然生漆為主要原料,其有極強的附著力、抗酸堿、耐腐蝕性能,對家具具有很好的保護作用,并能產生良好的裝飾效果,這從大量的出土物上可以得到佐證。在使用紅木家具一個月后,應從里到外給家具打上天然木蠟,然后每一季度用帶蠟的擦巾擦拭補蠟,平時可用干燥的抹布擦拭灰塵,盡量不接觸水及水汽。同時也要注意避免將過燙、過熱的物品放在家具表面。
紅木家具的明榫與暗榫?。?!
榫卯結構是榫和卯的結合,是木件之間多與少、高與低、長與短之間的巧妙組合,可有效地限制木件向各個方向的扭動。
榫卯結構,它也是中國古典家具的核心一紅木家具的。一般,我們如果認為紅木家具好的話,主要是因為它的材質和工藝。
榫卯是紅木家具的精髓,是紅木家具立足于世界頂端的根本。而榫卯的結構有千百種,但按形式分,可分為明榫與暗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明榫與暗榫的區(qū)別。
明榫與暗榫的區(qū)別
明榫、暗榫是兩種重要的榫卯形式,在古典家具中應用廣泛。兩者在形式、耗材上雖然差別不大,但在家具審美、做工要求、結構牢固性等方面卻相差甚遠。
明榫
— 明榫
平板角按合用燕尾榫而外露的稱明榫。是指制作好家具之后在表面能看到榫頭,而暗榫是在家具表面上看不出來的。因為兩部件結合后不露榫頭,所以也叫悶榫。
明榫也稱出榫、過榫、透榫,即榫頭從卯眼中穿出,但榫頭頂端與被連接部件的外表相平。在明代家具中多見。
明榫多用在桌案板面的四框和柜子的門框處。明式靠椅和扶手椅的椅背搭腦和扶手的轉角處常用暗榫。
暗榫
— 暗榫
平板角接合用燕尾榫而不外露的稱“暗榫”,但由于榫頭不外露,故板頭根據(jù)板料的厚薄,均需留出一段45°的夾角做法,大大增加了工藝難度,但考究的硬木家具均采用暗榫而不用明榫。
暗榫也稱半榫,榫頭較短,卯眼不打穿,從外表看不出打孔的痕跡。在明末清初出現(xiàn)。清中期宮廷家具的制作多使用暗榫,不論是廣式風格還是蘇式風格,都見到明榫,這顯然是當時主理造辦處的官員做了統(tǒng)一規(guī)定。
暗榫的制作難度要遠大于明榫,其要求榫卯的結合必須嚴絲合縫,因為暗榫加明楔是要不得的。暗榫加暗破頭楔是絕活兒,永遠拆不下來的,除非將其破壞。隨著暗榫結構在家庭家具中的使用,清中期的民間硬木家具也有相當一部分使用了暗榫結構。
什么是粉補?紅木家具為何粉補?做假還是正常?--詳解"粉補"
所謂粉補,就是用木粉在木頭表面打的補丁,簡而言之就是鋸末子加膠做成的膩子,用于家具木材的孔洞或劃痕的修補,起到美化的作用,效果十分的好。所以它是廠家制作和商家售后的必備技藝,但也會成為一些無良紅木廠家做假行騙以次充好的手法。
粉補離不開兩樣東西,一個是木粉,也就是鋸末;一個就是黏合劑。木粉當然是看家具材料了,小葉檀的家具就用小葉檀的粉,酸枝的就用酸枝粉;黏合劑就很多了,過去沒有化學黏合劑的時候用的是大漆,現(xiàn)在一般都用101或者502。
有些家具廠用的材料太次,需要大面積染色的,就不用502或者101了,用的是原子灰,俗稱鐵膩子,原因是這原子灰干燥后打磨光滑可以隨便染色,染好以后幾乎看不出來;502不吃色,所以一般大面積做就不會應用了。
為何粉補?
因為有孔洞、掉茬等等原因,為起到美化作用,故需粉補。產生粉補的原因很多。一般有以下幾個方面:
木材干燥階段
木材需要按照一定的規(guī)格破成板材,裝烘干窯烘烤25天以上方能使用,否則極易開裂彎曲變形。紅木家具如何保養(yǎng)維護留住古典韻味古典家具皆屬榫卯結構的實木家具,外面涂漆用以裝飾和保護家具,因而木材和油漆的性能決定了古典家具的保養(yǎng)和維護要求。這里就很好理解了,木材進窯烤,肯定要裂的,裂得大的肯定就不用了。把開好的料按照制作的家具做成毛坯件的時候,因為木材內部應力的釋放不均勻,有可能在制作過程中開裂,這個時候產生裂是可以避免補的,棄之不用即可。
制作階段
制作的步驟一般是,木工——雕工——木工——雕工——刮磨——雕工——刮磨——燙蠟
木工制作的是毛坯,然后給雕工做雕刻(如果這件家具有雕刻的話)。木工制作的時候使用的器材主要是電鋸、手鋸、鑿子、電鉆、銑床。燙蠟后的家具經過人手撫摸,受到空氣的氧化,顏色變化很快,其色澤自然透亮溫潤,更能體現(xiàn)紅木本色,感覺就像與自然界融合,紅木家具也像有了生命一樣。我們知道,紅木之所以人見人愛,究其原因主要還是這些木材色澤好,手感好,硬度高,密度大。但是,越是硬度高的東西,越是脆。所以,在這些復雜的制作過程中,每個個環(huán)節(jié)都有可能產生裂、崩茬、掉茬等等,尤其是銑床和電鋸,非常容易在高速的運動下產生崩茬的現(xiàn)象。
看掉茬的大小,如果很小,后期打磨是可以磨掉的,如果稍微深點,也許后期打磨不能全部磨掉,就只能補一下了。但是有時失誤在所難免,那么,如果紅木家具受損我們應該如何補救呢。這個時候如果因為一點小小的崩茬就把木材棄之不用,我想這是不可能的,作為任何一個生產企業(yè)都不能這么干,除非消費者愿意為這些扔掉的木頭和耗費的工資買單。
雕刻部分
雕刻硬木,稍有不慎就會有小的崩岔。有些木材的纖維并不都是順著一個方向的,有的地方就是有纖維交錯的生長,這些地方雕刻的時候很容易掉渣,所以只能補,沒其他辦法。您總不能因為一個小小的掉渣把整件作品扔掉吧。
刮磨
紅木家具的打磨其實是兩個部分。一個是刮,一個磨,我們行話叫刮磨。具體步驟看個人習慣了。有的人習慣先刮再磨,有的習慣邊刮邊磨。
硬木家具上凈刨子是很細致的一個活計。刮的時候要順著木纖維的生長方向刮,力度要一致,速度要均勻。但是因為木材的纖維生長方向比不都是一致的。所以,刮的時候難免在兩個方向相交的地方產生崩岔的現(xiàn)象。
如果崩得小,通過打磨是可以消除的,如果大,打磨后還是會有小坑,所以只能補。
儲存階段
所謂的儲存階段就是家具剛剛制作好放在庫房或者商鋪中等待出售的階段。家具的制作步驟很復雜。新家具制作好以后其內部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應力存在。當家具行外人聽到這些新鮮的詞語,必然會向家具行家細細請教這里面的含義。比如木材的內應力,以及家具榫卯的應力。當溫度變化或者濕度變化的時候,這些應力會很快釋放出來,這就造成在榫卯的接口處會有小裂,或者在順向纖維的地方產生細裂。這個時候家具已經制作完畢了,有些小裂只能補,所以這也是產生補的一個原因。但相對與以上原因,這樣造成的補還是很少的。
總結
大面積的粉補肯定不是正常工藝!但小的粉補很難完全避免,只能在制作的時候,從選材到制作中精益求精,盡量爭取讓它少之又少。
完全無拼補的家具是存在的,但不易做到。在不影響美觀和質量的前提下,有些小小的粉補,也是正常的。
各種珍貴硬木的日常保養(yǎng)之法
1、紫檀木的保養(yǎng):紫檀木材是木中之首,木材內含水,空氣濕度過低會收縮,過高會膨脹,所以不要放在過于干燥和潮濕的地方,表面應避免與硬物摩擦,以免損傷漆面和木頭的表面紋理。紫檀的神采在于經常拭擦,光澤會更好,但不要用濕抹布或粗糙得抹布擦。
2、黃花梨的保養(yǎng):木質堅硬,粗而不刺,能感覺到油性,香味厚重。日常使用不要在黃花梨木家具上堆壓重物,避免家具扭曲變形。最后強調,消費者要注意季節(jié)的變化,對紅木家具進行正確有效的保養(yǎng),才能使家具保持本色,也便于長久傳承下去。不要隨便用濕布擦拭黃花梨制品,更不能使用堿水、酒精類腐蝕性的化學品擦拭。在日常挪動黃花梨家具時一定要輕抬輕放,切勿生拉硬拖。
3、酸枝木的保養(yǎng):使用的兩三年內,換季時用固體地板蠟進行一次打蠟保養(yǎng)。幾年后出現(xiàn)“包漿”現(xiàn)象,就不用打蠟了。”李其芳表示,目前,許多紅木家具多采用打蠟工藝,不過能否正確地燙蠟往往體現(xiàn)出紅木家具制作企業(yè)的工藝水平的高低。擦拭時用粗布,家具表面會更加亮澤、光潔。酸枝木家具中雕刻和鏤空工藝的地方比較多,有的地方用布很難處理。只要用鞋刷擦即可,刷子的棕毛越硬越好。
4、雞翅木的保養(yǎng):它的木紋是美的一種木材,材質細膩、堅硬。有蒼古的氣質。平時家具臟了可以用微微濕潤的棉布輕輕拭擦幾遍,每三個月可以用鹽水清洗凈化,方法是把鹽和礦泉水調和后倒入杯子或者碗里。每凈化一次可保養(yǎng)三個月。
5、鐵梨木的保養(yǎng):鐵梨木抗腐耐磨,價格雖不算貴,但古拙淳樸的氣質廣受大家的喜愛。制成的家具不宜放在陽光下暴曬,也不宜靠近暖爐等高溫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