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后來研究表明,那段時間,為了適應茶葉外銷歐美的需求,錫茶葉罐外以漆盒包裝成為外銷包裝的主流。為了迎合歐美的審美流行色,漆盒通常描繪中國人日常生活場景的圖案,且喜歡裝飾大大小小的開窗(開光)形式,顯得富麗堂皇。
而此前茶葉的內銷中,清代存放茶葉的器具與明代并沒太大的區(qū)別,主要以茶葉罐以及茶葉瓶為主,材質比明代更加廣泛,瓷、陶、竹木、金屬、漆等。
在這次評比會上,主辦方還展出待改進部分包裝和部分國外包裝樣品,供借鑒參考。再到后來,以中國的包裝行業(yè)重鎮(zhèn)上海為代表,各行業(yè)組成考察團,去國外專門考察包裝。如在德國考察歸來后,他們反思,同樣是小包裝,英國的袋泡茶包裝紙盒紙板質量好,印刷效果佳,表層玻璃紙光滑平整,無皺褶,設計符合國外消費者的生活習慣。存在這個問題,與其說是客觀的、技術上的原因,倒不如說是主觀上思想上的原因。
在很多老茶客的記憶里,茶葉包裝的變革,確實是從上世紀90年代的開始的。
對于這股潮流帶來多方面的影響,從技術和審美都帶來一定改變。在資本的邏輯里,利益大化是終目的。而以華麗的包裝,甚至過度包裝,來增加產品的利潤,是合理的方式。這是國外為過度包裝帶來的有利基礎。
在這條邏輯線上,包裝發(fā)展我們就非常熟悉了,也可以說深受其害。隨著國內消費能力的提高,以及在禮尚往來的傳統文化加持下,逐漸地包括茶葉在內的很多食品的包裝改革,就走出一路令人生厭的惡俗審美和過度包裝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