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熨燙操作的基本要求
1、識料準確,標準清楚 識料準確是對熨燙對象(面料)的性質而言。面料屬于什么種類的纖維,織物結構如何,要心中有數。再以此為基礎,合理選擇熨燙的溫度、時間。
標準清楚是對所要熨燙的服裝,需要整燙成何種形狀造型、從什么部位人手操作,有明確的概念。
2.定位恰當,運行合理 定位恰當是要求運用推、歸、拔熨燙工藝塑型的服裝部位準確,推、歸、拔三位一體,有機地結合。
運行合理是指熨斗在面料上運行的線路合理,不重復,不遺漏,既提高工作效率又降低勞動強度,使各部位塑造出的形狀符合人體要求。
3.服裝表里如一,無缺陷 面料和里襯要平服無皺,平直,挺括飽滿,對稱美觀,無“極光”和污漬,面料無損傷。
(1)推燙 推燙是運用熨斗的推動壓力對服裝進行熨燙的方法。此方法經常被使用,特別是在服裝熨燙一開始時,適于服裝上需熨燙的部位面積較大,而其表面又只是輕微折皺的情況。
(2)注燙 注燙是利用熨斗的部位對服裝上某些狹小的范圍進行熨燙的方法。此方法在熨燙紐扣及某些飾品周圍時比較有效。操作時,將熨斗后部抬起,使尖部對著需熨燙的部位進行加力。
(3)托燙 托燙是將需熨燙的服裝部位用手或“棉饅頭”(一種熨燙工具,用白布包裹棉花制成)或燙臺端部托起進行熨燙的方法。此方法對于服裝的肩部、胸部、袖部等部位比較有效。操作時,不能將以上部位平放在燙臺上,而應用手或“棉饅頭”或燙臺端部將其托出,結合推燙進行熨燙。
(4)側燙 側燙即利用熨斗的側邊對服裝局部進行熨燙。此方法對形成服裝的筋、裥、縫等部位的熨燙比較有效,而又不影響其他部位。操作時,將熨斗的一個側面對著需熨燙的部位施力便可。
5)壓燙 壓燙即利用熨斗的重量或加重的壓力對服裝需熨燙的部位進行往復加壓熨燙,有時也稱為研磨壓燙。此方法對服裝上需要一定光澤的部位采用,反之則不能采用。操作時,將熨斗在需熨燙的部位往復加壓熨燙便可。
(6)燜燙 燜燙也是利用熨斗的重量或加重的壓力,緩慢地對服裝需熨燙的部位進行熨燙。此方法主要針對領、折邊等不希望產生強烈的光澤部位比較有效。操作時,對需熨燙的部位重點加壓,但不要往復摩擦。
(7)懸燙 懸燙是利用蒸汽產生的力量對服裝需熨燙的部位進行熨燙的方法。此方法用于去掉那些不能加壓熨燙的服裝折皺,如起絨類的服裝。但操作時應注意絨毛方向,以保持原絨毛狀態(tài)為原則。
燙臺設備:
1) 蒸汽發(fā)生器:全密閉自動上水電加熱蒸汽發(fā)生器,好使用軟水,國產的蒸汽發(fā)生器需要手動上水,可以產生4Kg蒸汽壓力;
2)熨斗:蒸汽、電加熱兩用熨斗,在使用過可以任意選擇熨斗的溫度或蒸汽的大小。溫度調節(jié):熨斗底板的直接溫度,給熨斗加熱有兩個途徑,電加熱蒸汽加熱,在熨斗上有一個調節(jié)旋鈕,是以面料所承受的溫度不同來進行調節(jié),由低至高分別是:化纖-絲-毛-棉-麻;
3)臺板:有兩個燙板,一個是熨燙衣物的主燙板,另一個是熨燙衣物袖子或一些比較難燙的部位,由玻璃鋼制造,上面有一些通風口,在燙臺的側面有一個板把控制吸、鼓風在兩個燙臺上的轉換;
4)冷卻:由燙臺下面的踢板控制風機上的風道,使燙臺在操作可產生吸風和鼓風的效果。(擋吸風,第二檔鼓風)燙臺的操作(開關機程序)開進水閥門和壓縮空氣閥門。
接通總電源開關,水泵開始向蒸汽發(fā)生器供水;當水位達到工作水位時,水泵自動停止供水,加熱元件開始工作,同時電氣箱上加熱指示燈亮必要時打開電熨斗加熱開關、照明開關約15-20分鐘后,壓力表讀數達到4-5bar.此時可以開始工作。
5)關機:關閉電熨斗加熱開關、照明開關、總電源開關; 關閉進水閥門、壓縮空氣閥門;在蒸汽發(fā)生器熱狀態(tài)下(壓力表讀數達到1bar時),緩慢打開排水閥門,將蒸汽發(fā)生器內的水排空。在蒸汽排放結束之后,壓力表讀數達到0時,應關閉排水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