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無論是釣魚比賽或平時釣魚,魚餌總歸是非常重要的一環(huán)。在這項技術領域中,可以分為釣餌的選擇和釣餌的使用兩方面內(nèi)容。這里我們要說的是后者。當你確定了所要使用的釣餌品項后(可能是單獨一種,也可能是多種魚餌及添加劑的混合),從拌餌開始即可算是魚餌的使用。其中包括魚餌的軟與硬、松與粘、輕與重、大與小等方面的學問,并且相互之間還有著緊密的關聯(lián)。
比重大的魚餌下沉快,但不利于魚的吸入;比重小的則相反。此外,餌的比重對浮漂的靈敏度還有影響,調(diào)漂時要考慮到餌的比重這項因素。比如正常的“調(diào)4釣2”,餌重即偏鈍,餌輕則偏敏。一般說來,粘硬的餌比重都較大;松軟的餌比重則較輕。餌的比重可以通過調(diào)整浮標時測試。比如你調(diào)的是4目(空鉤半水),上好雙餌后拋入水中看漂尾下沉多少。一般應以下降3~4目為宜。如下沉過多,需將標目得再高些;若下沉過少則應對標目再低些。當然,這與漂尾的粗細以及上餌的大小還有著直接的關系。
使用了的誘魚劑?,F(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使誘魚技術得到大大提高。結(jié)合對不同魚類嗜食特性的研究,現(xiàn)代餌料對不同地區(qū)的同一種魚類有了相當高的針對性和通用性。比較多地采用了膨化技術。通過膨化加工,餌料中產(chǎn)生了適口性很好的糖類和糊精,營養(yǎng)成份和有效誘魚成份都得到加強;膨化加工使糧食中的淀粉徹底變熟,不會回生,于是餌料有了很輕的比重、很好的霧化、柔軟的狀態(tài)和良好的味道。
色澤這一餌料的物理性能的應用,也要因水,因魚,因地而宜,不同的水質(zhì),天氣,魚情,特別是平常魚吃的食物之“色”,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高手們能泡制出本處魚喜愛之色的餌,很快引魚“競吃”。也是制勝一著。餌料的軟硬。傳統(tǒng)釣法中采用動物性釣餌的選手均有這樣的體會:用紅蚯蚓,肉蛆,河蝦仁,螺螄肉,豬肉條等作釣餌,它們一般都較柔軟。煮熟了的發(fā)硬的蝦仁,以及螺螄的“頭段”遠不如活蝦仁和活螺螄當場碎殼去“頭段”后的“尾段軟腸”掛鉤釣上鉤率高??梢?,餌料軟硬這一物理性能對上魚量也起著很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