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生物法傳統(tǒng)生物脫氮技術
生物法傳統(tǒng)生物脫氮技術傳統(tǒng)生物法是在各種微生物作用下,經過硝化、反硝化等一系列反應將廢水中的氨氮轉化為氮氣,從而達到廢水治理的目的。新型生物脫氮技術同時硝化反硝化(SND)短程消化反硝化厭氧氨氧化膜分離法膜分離法是利用膜的選擇透過性對液體中的成分進行選擇性分離,從而達到氨氮脫除的目的。包括反滲透、納濾和電滲析等。影響膜分離法的因素有膜特性、壓力或電壓、pH值、溫度以及氨氮濃度等。離子交換法離子交換法是通過對氨離子具有很強選擇吸附作用的材料去除廢水中氨氮的方法。土壤灌溉土壤灌溉是將低濃度氨氮廢水直接作為肥料使用的方法。對于有些含有病菌、重金屬、有機及無機等有害物質的氨氮廢水需經預處理將其去除后再進行灌溉。土壤灌溉要求氨氮濃度一般為幾十毫克每升。
生化處理階段:污泥處理系統(tǒng)將污泥進行處理
生化處理階段:在A/O生化池,通過微生物來消滅掉水中的磷和有機物等,進入二沉池,將底部的泥渣跟水分離開,進入鼓風機房達到處理污水的效果。然后通過水的排放系統(tǒng)將水排放到河道中,在由污泥處理系統(tǒng)將污泥進行處理。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使得社會中的污水排放量逐漸增加,不但破壞了社會環(huán)境和生態(tài)平衡,還影響了人們的生活質量。所以要想提高社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質量,就需要加大對污水的處理問題進行研究和探討。污水處理主要是通過對污水進行集中、過濾、消毒等一系列的程序進行,超后得到達標的處理水。由于在處理中會涉及到很多個環(huán)節(jié)和處理工藝,再加上條件的復雜性等,降低了污水處理廠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所以,針對目前污水處理的情況進行分析,研究污水處理中存在的一系列問題,然后有效的應對措施,提高污水處理的效率和質量。
折點氯化法處理氨氮吹脫后的含鉆廢水
采用折點氯化法處理氨氮吹脫后的含鉆廢水,其處理效果直接受到前置氨氮吹脫工藝效果的影響。當廢水中70%的氨氮經吹脫工藝去除后,再經折點氯化法處理,出水氨氮質量濃度<15mg/L。張勝利等以質量濃度為100mg/L的氨氮模擬廢水為研究對象,研究結果表明,影響次氧化脫除氨氮的主次因素順序為氯與氨氮的量比、反應時間、pH值。
溫度生物硝化反應的適宜
溫度,生物硝化反應的適宜溫度范圍為20~30℃,15℃以下硝化反應速率下降,5℃時基本停止。反硝化適宜的溫度范圍為20~40℃,15℃以下反硝化反應速率下降。溶解氧為滿足正常的硝化效果,曝氣池DO值至少要保持在2mg/L以上,一般為2~3mg/L。當DO值較低時,硝化反應過程將受到限制,甚至停止。在實際活性污泥系統(tǒng)中只需將缺氧池DO控制在0.5mg/L 以下就能夠促使反硝化反應的發(fā)生,實現(xiàn)較好的反硝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