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楓香樹,頭狀果序圓球形,木質(zhì),直徑3-4厘米;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軸內(nèi),有宿存花柱及針1刺狀萼齒。種子多數(shù),褐色,多角形或有窄翅。 上半部游離,有柔毛,花柱長6-10毫米,先端常卷曲。喜溫暖濕潤氣候,性喜光,幼樹稍耐陰,耐干旱瘠薄土壤,不耐水澇。多生于平地,村落附近,及低山的次生林。在濕潤肥沃而深厚的紅黃壤土上生長良好。
楓香間苗補(bǔ)苗。揭草后,幼苗長至3~5厘米時,應(yīng)選陰天或小雨天,及時進(jìn)行間苗和補(bǔ)苗。將較密的苗木用竹簽移出,去掉泥土,將根放在0.01?T3號或ABT6號生根粉溶液中浸1~2分鐘,再補(bǔ)栽于缺苗的苗床上,株行距一般為5cm×8cm,栽后及時地澆透水。間苗后的楓香苗密度控制在100株/m2左右。楓香樹,小枝干后灰色,被柔毛,略有皮孔;芽體卵形,長約1厘米,略被微毛,
松土除草。在苗木生長期間,要及時松土除草。苗小時,一定要用人工拔草。楓香苗木長到30厘米以上時,可用1/3000濃度果爾除1草劑進(jìn)行化學(xué)除草,每畝每次用量為15毫升。施藥時應(yīng)將噴霧器頭對準(zhǔn)條播行距中間噴霧,注意藥液不要噴灑到嫩葉和幼莖上,楓香幼苗對果爾除1草劑敏感,以免產(chǎn)生藥害;撒播楓香苗圃地不宜使用果爾溶液進(jìn)行噴霧處理;
楓香樹,古人所謂的楓樹,又名楓香、楓子樹,見于秦嶺、淮河以南各省區(qū),生于平原低地及次生林中。楓香樹木質(zhì)稍堅硬,可制家具;入秋楓香樹葉常變?yōu)榧t色,可供觀賞,如今常見栽種楓香樹作為行道樹或景觀植物。頭狀果序圓球形,木質(zhì),直徑3-4厘米;蒴果下半部藏于花序軸內(nèi),有宿存花柱及針狀萼齒。種子多數(shù),褐色,多角形或有窄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