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氮氣置換總體技術要求
1.置換過程中由甲方工程工程項目部負責檢測,氧氣含量低于2%為合格。
2.注氮車加熱裝置氮氣出口溫度范圍為5~25℃(注意:氮氣出口溫度不能低于5℃)。根據(jù)注氮速度、環(huán)境溫度等因素確定加熱裝置選型和供熱能力備用細數(shù)等,確保加熱裝置出口氮氣溫度。
3.在保證注氮溫度的同時,注氮流量可以提高。注氮時如果注氮溫度和注氮流量要求不能同時滿足時,必須優(yōu)先保證注氮溫度。
4.液氮純度在99.99%以上,且其它腐蝕性組分符合要求。
氮氣置換的速度及控制方法
置換速度不宜太快,太快則易導致液氮未完全汽化而使得氮氣的溫度過低,(嚴重時可使汽化器至輸?shù)B接管道全部結霜。2)管道嚴密性試驗時,實時監(jiān)控壓力表的壓力值,當壓力達到試壓要求時,立即停止注氮并向領導小組匯報。)通常以汽化器的1/2散熱盤管有結霜層為宜。置換速度同時應與汽化器的功率匹配。一般以~噸液氮/小時為宜。其控制方法:調整V1開度以控制液氮汽化速度,調整V2開度以控制置換速度。
氮氣置換空氣過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項。氨系統(tǒng)初次投運或檢修后投運,應將系統(tǒng)內空氣置換為氮氣,目標是使氨系統(tǒng)內氧氣濃度低于3%。一般是可燃性氣體通過的管道或容器在使用前應使用氮氣置換。目的是置換出管道內的空氣,避免可燃氣體與空氣中的氧氣形成可燃性混合物。危險進可能造成內燃。注意密封、排放點和置換點遠一點,一免氣體反串或串入其它線路而埋下事故隱患,以防氮氣濃度高而 使人窒息發(fā)生事故,要注意及時切斷與其它部分的聯(lián) 系。危險進可能造成內燃,每條線路進行置換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