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冷鮮肉,又叫冷卻肉,水鮮肉,是指嚴格執(zhí)行獸醫(yī)檢疫制度,對屠宰后的畜迅速進行冷卻處理,使溫度(以后腿肉中心為測量點)在24h內降為0—4℃,并在后續(xù)加工、流通和銷售過程中始終保持0-4℃范圍內的生鮮肉。低溫還減緩了冷鮮肉中脂質的氧化速度,減少了醛、酮等小分子異味物的生成,并防止其對人體健康的不利影響。發(fā)達國家早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就開始推廣冷鮮肉,在其目前消費的生鮮肉中,冷鮮肉已占到90%左右。
我國的肉類產量在1990年就超過了美國,位居世界首位(FAO年度生產報告,1990),而我國消費者消費的肉中未經加工的鮮肉占90%以上,但這其中絕大多數是熱鮮肉和冷凍肉,冷鮮肉的比例很低。
冷鮮肉的生產從原料加工到銷售的全過程都是在品質管理體系的嚴格監(jiān)控之下,保證了產品的高品質和標準化,也實現了生產的規(guī)模化和現代化。雖然在屠宰加工后已經衛(wèi)生檢驗合格,但在從加工到零售的過程中,熱鮮肉不免要受到空氣、昆蟲、運輸車和包裝等多方面污染,而且在這些過程中肉的溫度較高,xijun容易大量增殖,無法保證肉的食用安全性。它克服了熱鮮肉、冷凍肉在品質上存在的不足,始終處于低溫控制下,大多數微生物的生長繁殖被抑制,和金黃色等病原菌分泌的速度大大降低。另外,冷鮮肉經歷了較為充分的成熟過程,質地柔軟有彈性,汁液流失少,口感好,滋味鮮。
1.豬肉的蛋白質蛋白質屬蛋白質,含有人體全部必需氨基酸。
2.豬肉富含鐵,是人體血液中紅細胞的生成和功能維持所必須的。
3.豬肉是維生素的主要膳食來源,特別是精豬肉中維生素B1的含量豐富。豬肉中還含有較多的對脂肪合成和分解有重要作用的維生素B2。一般人都可食用。
其適宜陰虛、頭暈、營養(yǎng)不良之人,燥咳無痰的老人,產后缺乏的婦女及青少年、兒童食用。1.體胖、多痰、舌苔厚膩者慎食;者忌食肥肉;凡有風邪偏盛之人應忌食豬頭肉。
2.食用豬肉后忌飲用大量茶水,因為這樣不但容易造成,而且還增加了有毒物質和致ai物質的吸收。
4.燒焦的豬肉不要吃。1. 豬肉不宜長時間泡水;切肥肉時,可先將肥肉蘸一下涼水,然后放到案板上,一邊切一邊灑點涼水,這樣切著省力,肥肉也不會滑動,且不易粘案板。
2. 豬肉烹調前莫用熱水清洗,因豬肉中含有一種肌溶蛋白的物質,在15攝氏度以上的水中易溶解,若用熱水浸泡就會散失很多營養(yǎng),同時口味也欠佳。
3. 豬肉應煮熟,因為豬肉中有時會有蟲,如果生吃或調理不完全時,可能會在肝腦部寄生有鉤絳蟲。
【冷凍肉】,,基本就是凍成冰塊的肉。
它是指畜肉宰殺后,經預冷排酸,急凍,繼而在-18℃以下儲存,深層肉溫達-6℃以下的肉品。
冷凍肉一般在-28℃至-40℃急凍,肉質、香味與新鮮肉或冷卻肉相差不大;
若在較低溫度下冷凍,肉質、香味會有較大差異,這也是大多數人認為冷凍肉不好吃的原因。但是冷凍肉保存期都較長,故被廣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