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數(shù)控折彎機液壓系統(tǒng)的工藝
(2)中央控制塊
中央控制塊型式就是把三個控制閥塊合成一個控制塊。它主要應用在某些特殊結構的折彎機中(例如機器高度受限的情況)。由于控制原因,控制塊與兩個沖壓液壓缸間的連接管道必須要對稱布置,而且要保證不超過兩只液壓缸間的Da允許間距(約3m),因此中央控制塊要盡可能布置在機器的中央??刂茐K通過管道與液壓缸相連。在這種款式中,采用了法蘭式充液閥,直接安裝在于液壓缸上,并有吸油管與油管相連。充液閥的緊湊結構適應了整體高度很低的折彎機的需要。特殊要求的直邊高度如果設計需要彎曲件的直邊高度h≤2t,,則首先要加大彎邊高度,彎好后再加工到需要尺寸。
(福建基業(yè)智能專業(yè)研發(fā)、生產、銷售)
折彎機的調整
一、折彎機機器的調整
1.滑塊上限的調整調節(jié)撞塊Ⅱ的位置,可使上升的滑塊停留在所需的上死點位置,這樣可縮短滑塊行程距離,減少工作循環(huán)時間,從而提高生產率。
2.滑塊慢速動作的調整當滑塊下行時對撞塊“I”觸動行程開關使滑塊作慢速動作,慢速行程時間的長短由可調電位器調整。
3.上、下模間隙的調整(滑塊必須停在上死點)
a.操作工作臺右下方按鈕箱上的按鈕,按折彎機標牌指示的方向操作,初調間隙應大于板厚,視所折工件角度的大小來修整間隙。也可用手輪進行微調整,調整值由計算器顯示,每增減一個個位數(shù)是0.1mm(0.1mm/轉)。
b.如若工件角度兩端不一致,可松開支釘,把連接桿左移,脫開左、右轉動的連接,轉動手輪(上或下)改變一端機械限位的距離,達到微調整工件端角度的目的。注意:調好后,套18恢復原位,支緊支釘,否則要出機械事故。
c.如若工件角度兩端一致,中間角度(大或小)不一致,這可使上模微調裝置,使用微調時,把上模接近于下模槽,稍放松中段上模接模板和調整塊上的螺釘,(以上模不落下為原則)然后把中段上部的調整斜塊(左或右稍微敲動)。在中間角度小的地方,使上模適量凸出,緊固支釘,試折,直到工件全長角度達到允許值上。正確選擇彎模具,根據(jù)板厚確定下模??诔叽?,一般模口尺寸為板厚的8~10倍,2mm以內的薄板可為6~8倍。
4.折彎機折彎力的調整在表或根據(jù)折彎力計算公式算出板料折彎力之千牛值,并按表一計算出指示壓力P值,隨后調節(jié)溢流閥8的手輪,使其產生的力稍大于折板的千牛值即可。
5.后擋料距離的調整后擋料是 折彎板料時在長度方向作定位用,由前按鈕箱上的按鈕控制電動機調整,其調整值可從按鈕箱上的轉數(shù)表中讀出,轉數(shù)表的換算值為0.1mm/轉,并有手輪進行微調。 6.腳踏開關能使滑塊做向上或向下運動,操作輕便。
折彎機液壓系統(tǒng)的故障
折彎機液壓系統(tǒng)的故障
折彎機液壓系統(tǒng)的故障有:閥不能換向或換向動作緩慢,泄漏,電磁先導閥有故障等。
(1)換向閥不能換向或換向動作緩慢,一般是因潤滑不良、彈簧被卡住或損壞、油污或雜質卡住滑動部分等原因引起的。對此,應先檢查油霧器的工作是否正常;潤滑油的粘度是否合適。必要時,應更換潤滑油,清洗換向閥的滑動部分,或更換彈簧和換向閥。
(2)換向閥經長時間使用后易出現(xiàn)閥芯密封圈磨損、閥桿和閥座損傷的現(xiàn)象,導致閥內泄漏,閥的動作緩慢或不能正常換向等故障。此時,應更換密封圈、閥桿和閥座,或將換向閥換新。
(3)若電磁先導閥的進、排氣孔被油泥等雜物堵塞,封閉不嚴,活動鐵芯被卡死,電路有故障等,均可導致?lián)Q向閥不能正常換向。對前3種情況應清洗先導閥及活動鐵芯上的油泥和雜質。而電路故障一般又分為控制電路故障和電磁線圈故障兩類。在檢查電路故障前,應先將換向閥的手動旋鈕轉動幾下,看換向閥在額定的氣壓下是否能正常換向,若能正常換向,則是電路有故障。檢查時,可用儀表測量電磁線圈的電壓,看是否達到了額定電壓,如果電壓過低,應進一步檢查控制電路中的電源和相關聯(lián)的行程開關電路。如果在額定電壓下?lián)Q向閥不能正常換向,則應檢查電磁線圈的接頭(插頭)是否松動或接觸不實。方法是,拔下插頭,測量線圈的阻值,如果阻值太大或太小,說明電磁線圈已損壞,應更換。(2)機器長期未用(超過兩周),再次啟動時,要對各運動部位進行清潔整理,并進行潤滑,機器啟動后空運轉5—10分鐘,運行數(shù)次無異常再進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