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天津市民族樂器廠二分廠是以藏族樂器和各種少數(shù)民族樂器為主的民族樂器生產(chǎn)制造企業(yè)。兼營制作國內各種民族樂器。該企業(yè)產(chǎn)品主要銷往西藏、青海、四川、云南等省。同時出口美國、日本、南非、智利等國。廣泛受到贊譽和好評。
“制作馬頭琴的木料軟硬程度很關鍵,其次是它的紋理對稱度、密度、硬度?!彬v龍娓娓訴說,每一塊木頭都是有性格的,制作馬頭琴的過程也是與木頭溝通的過程。馬頭琴不同部位雖由不同木材制成,可其中正梯形的共鳴箱與琴桿多用色木(又名五角楓)。色木又分為“北木”和“南木”,不同木質的馬頭琴在音色柔脆的表現(xiàn)上有很大差別?!彬v龍說,每隔幾年,自己都要前往東北、西南各省尋找能達到馬頭琴制作標準的木料。
馬頭琴在蒙古族文化中極受尊崇,已成為蒙古族民族文化極為重要的表現(xiàn)形式。近幾十年來,蒙古民間樂器制作技師、演奏家們對傳統(tǒng)馬頭琴進行了改革,擴大了共鳴箱,改用蟒皮蒙面,增加了拉弓的彈性,用尼龍弦代替了馬尾弦,使音量顯著增大并將定弦提高了4度,既保持了馬頭琴原有的柔和、渾厚的音色,又增加了清晰、明亮的特點。要養(yǎng)成按規(guī)定指法來演奏的習慣,熟悉琴的把位和音位,逐漸達到“觸弦即準”的程度。
馬頭琴是屬于指板類型的拉弦樂器,不設千斤,從山口到琴馬的一段琴弦為有效弦長。它突出的特點是,琴箱的面、背兩面都蒙皮膜,這和一般拉弦樂器只正面(筒前口)蒙皮、背面(筒后口)設音窗或呈開口式是不同的。用馬尾弓摩擦馬尾弦,發(fā)出的聲音甘美、渾厚、悠揚、動聽,這在中外拉弦樂器中都是極為獨特的。有一支來自東蒙民間的馬頭琴,系用當?shù)厮a(chǎn)的松木制作,琴箱正梯形,箱長29厘米、上寬23厘米、下寬26厘米、厚9厘米,正、背兩面蒙以馬皮,背面皮面中央開有一個金錢眼狀出音孔,孔徑7.8厘米。琴頭琴桿用一根柴木制成,全長108厘米。北京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中國樂器博物館中,珍藏有馬頭琴多件。
練琴時,有些壞習慣是必須要注意克服的。為什么我們總是強調要養(yǎng)成正確的習慣,因為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養(yǎng)成好習慣,琴技穩(wěn)步提升,同理,養(yǎng)成了壞習慣,那也必定走上彎路,越練越差。
在這里列出一些練習馬頭琴容易犯的錯誤,希望大家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1、手型不正確
馬頭琴的左手其實沒有固定手型,但還是有一些便于練習的手勢的,比如拇指把著琴的力道不能太死,再比如保留指的預留。
而右手握弓的手型比較統(tǒng)一,無名指小指壓弓,食指中指托琴桿。右手比較關鍵的地方是壓弓的力道和手腕的配合。但這一切都是基于一個正確的手型的。
2、過度追求速度
老師一直會強調拿到譜子要先慢練。很多人拿到個新譜子就想馬上把它拉好,要知道“一口氣吃不成胖子”,所以既不要貪快,也不要同一時間段練習很多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