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現代下肢假肢大多為骨骼式假肢,由許多標準組件連接而成。這不僅有利于工廠化生產和推廣,同時也有力促進了假肢產品的技術創(chuàng)新。
特別是隨著材料技術的進步,鈦合金、碳纖維等質量輕、高強度、高彈性材料的廣泛應用,假肢產品無論是質量還是功能都有了質的飛躍,并可進行人性化選擇,快速定制不同要求的下肢假肢產品。下肢假肢產品的代償能力已能基本滿足截肢患者日常生活要求。
不過,現在下肢假肢基本上還是無動力假肢,即以下肢殘肢和身體的擺動為動力源帶動假肢運動,也就是說假肢本身還沒有動力。雖然支撐期能提供足夠的穩(wěn)定性,但擺動期還不盡如人意,特別是膝離斷以上假肢產品。假肢的中心之處在于接受腔,選對裝配時機的前提是你找到合適的假肢制作師。雖然已開發(fā)有氣壓、液壓助伸膝關節(jié),但行走時消耗體力仍較大、步速不能隨意調整,步態(tài)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
目前,國外已開發(fā)有智能假肢和動力腿,但由于價格昂貴及維修保養(yǎng)等問題,離普通居民還有較遠距離。
現代假肢技術發(fā)展
進入21世紀以來,伴隨著高科技技術的迅猛發(fā)展,現代假肢技術也得到令人振奮的提高,其發(fā)展趨勢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當前,假肢的基礎理論研究的焦點主要集中在接受腔的口型、接受腔的受力分析及下肢假肢的步態(tài)分析等方面。這些方面的研究成果對不斷改進接受腔結構的合理性科學性、對下肢假肢人工關節(jié)功能的改善提高均具有重大指導作用。
而現代數字化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和普及應用,無疑為上述領域的研究增添了利器。運用掃描儀和傳感器作為數據輸入工具,運用計算機相應軟件建立的接受腔及假肢的三維立體模型,可以直觀地表現接受腔、假肢的受力狀態(tài),動態(tài)地分析其行走步態(tài)。這可以說是當前假肢技術的熱門的研究方向。至于經濟條件較好的患者,可考慮氣(液)壓助伸控制、優(yōu)能仿生和仿生智能假肢。長期以來,截肢者在使用假肢行走時,一直是依賴于殘肢自身擺動所產生的慣性來帶動假肢的向前運動,其擺動的速度、幅度均難以控制,造成假肢的行走步態(tài)明顯與健肢不同,同時也要比健肢消耗更多的體能。
夏天穿戴假肢的護理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因為等到問題發(fā)生再去解決都是需要花費額外代價的,如果我們能夠提前預防,很多看似嚴重的問題都能很好地規(guī)避掉!
愛護自己的殘肢,它才能滿分效力于你的日常!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講解殘肢護理的要點:
有條件的可佩戴硅膠套
基本上佩戴2-3個月左右的硅膠套,殘肢部位的汗腺就會退化,這能很好的解決出汗不適問題。但是不建議初裝患者在夏天佩戴,因為初次佩戴硅膠套可能會出現密集的紅疹等情況,再加上夏天的炎熱是非常不適的。面對著此類情況,小編這口悶氣也是不吐不快的了,也希望通過本文讓更多的殘疾朋友,不陷入濳規(guī)則,保護自己的利益。所以眾康建議初裝患者選擇天氣涼的時候佩戴硅膠套,提前適應,提前退化汗腺。
隨身攜帶殘肢襪
由于殘肢在不同時間段存在差異化,所以建議大家隨身攜帶一些殘肢襪,當感到接受腔松弛時,可采用增加殘肢襪套(較多不超過三層)的方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