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生活垃圾焚燒爐爐排的設計:
1、爐排長度與面積
爐排的長度、面積設計并非隨意設計,而是與設備的機械負荷、處理規(guī)模、垃圾含水量等具有較大關聯。對于垃圾數量龐大、機械負荷過大的情況,應適當的延長設備長度,設備面積也自然隨之延長;對于垃圾中含水量較大的情況,也應適當的增加設備長度與面積,使垃圾能夠得到充分的燃燒。
2、爐排片的裝配
爐排是由多個爐排片組合而成,將各個爐排片按照橫向排放后,用螺栓進行固定后形成爐排組,從類型上可分為固定組與運動組。在裝配時,將兩種類型的組合交替放置,一同固定在鋼結構框架中,由此形成一個完整的爐排。值得注意的是,在爐排片的安裝中還要注重角度的大小,爐排整體朝下與水平面間成24°傾角。在爐排使用過程中,由于受到使用期限長、操作不規(guī)范等多種因素影響,很可能導致設備發(fā)生損壞,為了降低維修難度,應確保爐排片的尺寸固定不變,且保障加工精度,這樣才可以尋找標準件進行替換。
生活垃圾焚燒爐主流爐排的形式
隨著爐排爐技術的發(fā)展及普及,爐排的配置也逐漸形成了由干燥段爐排根據垃圾的不同特性干燥,再到燃燒段燃燒, 為了達到減量化需求,設置使爐渣充分燃盡的燃燼段的三段式布置方式。這種三段式的配置已成為爐排布置的常用模式。
為了應對垃圾成分的季節(jié)性波動,仍能保證穩(wěn)定連續(xù)地運行,各家的爐排形式也大相徑庭。另外,隨著垃圾熱值的提升,爐排傾斜角度的變化,甚至爐排水平布置的方式也屢見不鮮。同時爐膛整個高度的盡可能降低,以期降低土建成本,也成為了爐排設計需要考量的方面。
其次,為了更好的對應干燥、燃燒、燃燼三段的功能及不同風量的需求,在每段爐排下采用數量不一的灰斗兼風室的布置方式也成為主流。
主要的爐排形式有順推列動式、順推行動式、逆推式、滾筒回轉式等,將在下文進行詳述。此外,也有組合的方式,甚至有為了使垃圾充分燃盡,在爐排后設置回轉窯的嘗試。不過,為了運行與維護的便利,同一焚燒線,還是以單一的爐排形式為宜。
生活垃圾焚燒爐爐渣組分種類較多,主要組成部分是熔渣、有機物、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和玻璃碎片等。在本次實驗操作當中,我們選取大約600g的爐渣,然后放置于鼓風干燥箱當中,對爐渣進行烘干操作,直到爐渣的重量不再變化,在烘干操作之后,稱量己經干燥至恒重的爐渣大約500g克,對其進行下列操作:首先進行磁選操作,旨在分離選擇出爐渣當中的黑色金屬。接著需要使用攝子等工具手動分離剩余的爐渣,依據剩余爐渣當中玻璃和有色金屬的外觀不同,形狀不同以及特征不同等條件,將玻璃碎片和有色金屬進行有效的分離。通過上述操作之后,將對剩余的熔渣,分離出的有機物、各色金屬和玻璃碎片等進行準確的稱量操作,以確定其各自的重量。顯而易見的是熔渣含量 高蕞、黑色金屬次之,有色金屬再次,而玻璃碎片和有機物的含量蕞低。在上述的樣本中,通過分析可以得知,含量蕞高的熔渣大部分是由于燃燒生活垃圾而產生的,它的蕞主要的成分是不可燃燒的無機物,同時也含有可燃物燃燼灰分、未燃燼炭、殘余的添加劑和大量燃燒產生的反應生成物的存在;而含量次之的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它們主要是一些廢鐵、銅和鋁等金屬物質;玻璃碎片主要來自于各種玻璃容器和器具,如玻璃窗等;有機物主要是為燃燒或是未燃盡的塑料、木板、紙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