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一個夏天可以捉到很多知了猴。雖然村里也有人家設點收購,但是自己捉的知了猴是舍不得賣掉的,捉它大多是被其美味所吸引,舍不得賣掉自然就要吃掉。吃知了猴不是所有人都喜歡的。因其是樹根營養(yǎng)而活,即使油炸之后吃到嘴里還是有股淡淡樹汁味道,有人不喜,但愛吃者卻恰恰喜歡這味道。因是昆蟲,雖有憨態(tài)但長相怪異,也是女孩子們從小避之唯恐不及的。 吃知了猴不是油炸就是油煎,油炸的酥脆干香,一口一個,連爪帶皮嚼個稀碎,很是過癮。油炸費油,炸的時候少,非得攢到一定數(shù)量,用細鹽和花椒腌了才能出一盤。煎與炸不同,不費油,也不費事,晚飯之前撿它三五個多了十幾個,炒菜時借點油就煎出來了。
知了又名金蟬,成蟲蛻皮前稱知了猴,油炸金蟬是很受北方人喜愛的一道美味佳肴。夏日的夜晚,很多大人小孩兒都會去捉知了猴,如果在傍晚行動,能在地上摳,如果在夜晚行動,要在樹上照。 比起照知了猴,我更喜歡摳知了猴,因為這個時節(jié)樹下不止有知了猴,還有癩蛤蟆,甚至還有蛇,自詡天不怕地不怕的我,其實對這兩種小東西還是挺害怕的。有一次天黑,我感覺有個小東西在地上爬,以為是剛爬出洞的知了猴,伸手就去摸,結(jié)果是只小癩蛤蟆,那種軟涼的觸感,給我嚇得嗷嗷大叫、又蹦又跳,才把心神穩(wěn)住,死活不想再受第二次驚嚇了,所以我捉知了猴,一直是用摳的。
知了猴通常遇了燈光會暫時停止爬行,早出洞的已經(jīng)爬得很高了,要用竹竿把它戳下來,晚出洞的則爬的很矮。幾乎所有的知了猴都會有選擇高大的樹干往上爬,也有些懶惰的,就地找個低矮的灌木就爬上去了。傻知了有傻福,爬到灌木上去的知了猴一般可以逃過被的危險,因為人們一般不會去灌木叢捉知了猴,不如樹干上清楚。手電筒一照,樹干光潔錚亮。只有一個看起來黑黑的小東西杵著,那就是知了猴了。不過,在樹干高處發(fā)現(xiàn)的知了猴,有時候卻唱空城計,是日或者前幾日出了殼的知了留下的,是個好東西,老人一般會收集起來,民間方子據(jù)說可以什么疑難雜癥。
近長清的雨淅淅瀝瀝綿延了好幾天,但是大旱了這么長時間了,積水很快就下去了,下一步伙伴們知道該干什么了嗎??當然是抓知了猴長清農(nóng)村樹林比較多,這些地方都是逮知了猴的好地方,運氣好的時候,一棵樹上能摸好十幾個 在長清農(nóng)村里逮知了猴太容易了,頭天把電充滿,就行了。村后邊、溝沿 上,樹林子里,到處都是,只要你手子夠亮,跑的夠快,拿的竹桿子夠長。一晚上照個百十來個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