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葬在高處,生氣不聚,八方受風,哪能藏風得水?
不少人認為公墓區(qū)的風水寶地在高處,越高越好。因為葬在高處,顯得地位高,有氣派。生前有錢有勢是人上人,死后豈能屈居下方呢?因此,公墓位高處往往價位高。在贛州黃龍公墓價高的竟達成10萬元左右。 其實,位高處往往沒有護砂,獨陽不長,孤陰不生。與“藏風得水”以及“內乘龍氣,外接堂氣”之原則相悖。葬在高處,生氣不聚,八方受風,哪能藏風得水? 再就是不要犯忌。如古時有十不葬之說:一不葬粗頑塊石,二不葬急水灘頭,三不葬深谷絕境;四不葬孤獨山頭,葬神前廟后,六不葬左右休囚,七不葬山岡撩亂,八不葬風水哀愁,九不葬坐下低小,十不葬龍虎尖頭。 也要重視"龍怕兇頑,穴怕枯寒","砂怕背反、水怕返跳,穴怕風吹"等說法?! ?/p>
葬禮是人生禮儀中后一個儀禮
葬禮是人生禮儀中后一個儀禮。如果把一個生命的誕生比喻為春天的開始的話,那么,便是相當于一年中的歲末。正如歲末的節(jié)日?年節(jié)被作為四季節(jié)日中為隆重的節(jié)日一樣,關于的儀禮也是人生儀式中為隆重的儀禮,因此,可以說是人生盛大的節(jié)日,而葬禮則是這個節(jié)日的曲目。縱觀傳統(tǒng)葬禮的全過程,我們可以看出,禮儀在理論上具備兩方面的功能:一是割斷死人與生者的聯系,把死者的打發(fā)到另外一個世界去,免得回來作祟;二是設想一個美妙的世界,這種美妙的構想既可以把吸引過去,同時也給生人帶來對未來彼岸世界的希望。這是就葬禮的普遍功能而言的。而具體到中國傳統(tǒng)喪禮,更加突出對活人的作用。與其他文明形態(tài)的喪禮相比,中國以儒家為主導的禮俗有著更為特殊的品性。
葬禮的意義在于與死者保持和建立一種特殊的密切關系
葬禮的意義在于與死者保持和建立一種特殊的密切關系。表面上是活人在向祈求保佑,其實這種意愿的抒發(fā)是虛無的,而真實的情況是活人為了能長久地盡孝道,闡揚自己的孝心,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品德,以求得心理和精神的平衡、滿足。靜靜躺在那里的死人,“享受”著活人的祭拜,成為活人凈化心靈的工具和媒介。整個的禮俗,表面上是把送入,為死者餞行,實質是活人在尋求一種平素難以獲取的精神寄托和安慰。尤其是那些往日對死者有過過節(jié)和非禮行為的人,更是希圖通過兢兢業(yè)業(yè)的喪禮行為來彌補自己的過失,以消除內心的不安,并達到一種品格的升華。
民政局推崇網上祭祀新形式
為倡導綠色環(huán)保的文明祭祀方式,為了讓更多的人以更文明的方式緬懷先輩、悼念逝者、構建文明、和諧的祭祀環(huán)境,民政局大力推崇網上祭祀這一新形式。引導群眾通過互聯網追思故人。并受到市民的歡迎.網上祭祀正在被人們廣泛接受。網上祭祀是近年來才興起的一種全新的祭祀方式,方便人們隨時隨地祭奠已逝親人。是傳統(tǒng)祭祀方式的繼承與延伸。網絡祭祀是對現實祭祀的一種補充。逝者家屬在相關網站上為逝者注冊一塊虛擬“墓碑”,并附其生平簡介等相關信息,輸入祭掃人的名字,選擇上香、花燭等形式便可寄托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