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純堿(Na2CO3)是一種微細白色粉末,易熔于水。所含雜質(zhì)有氯化鈉,硫酸鈉,氧化鐵等。純堿易潮解,結(jié)塊,不利于配合料 的混合,。因此,必須貯存在通風干燥的庫房內(nèi)。熔制時可能在玻璃表面形成稱為‘浮渣’的泡沫。對純堿的質(zhì)量要求是(%);Na2CO3 >98,NaCl<1, Na2SO4< 0。1,F(xiàn)e2O3 <0。1。浸泡一定時間后,用鑷子或其他夾具,將清洗過的玻璃取出,用純棉布擦干,此法所需設(shè)備簡單,操作方便,成本也較低。
純堿有輕堿和重堿之分。在國內(nèi)現(xiàn)用輕堿, 輕堿容重?。?。61),顆粒細。已混合好的配合料在運輸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分層現(xiàn)象,入窯后,易被窯內(nèi)氣流帶入蓄熱室,造成格子磚的堵塞與熔融。而重堿容重 大(0。94),顆粒粗。因而使用重堿是提高配合料質(zhì)量和減少堿塵的措施之一。 芒硝(Na2SO4)是比重為2。7的白色粉未。分無水芒硝和含水芒硝(Na2SO4。10H2O)兩種。含水芒硝在 35℃以上就開始析出結(jié)晶水而成糊狀物,不便于使用。為此,要預先進行熬制或烘烤處理。芒硝的熔點為884℃,沸點為1430℃,它的分解溫度較高,在熔 制時,若有還原劑存在,則可大大降低芒硝的分解溫度。坩堝窯是間隙式生產(chǎn)的,現(xiàn)在僅有光學玻璃和顏色玻璃采用坩堝窯生產(chǎn)。為此,在使用芒硝時必須加入煤粉。煤分的理論用量為芒硝量的4%。
在玻璃生產(chǎn)中,起加速玻璃熔制,改善玻璃某種性能的原料,稱為玻璃的輔助原料,根據(jù)它們在玻璃中的作用,可以分為助熔劑,澄清劑,氧化劑和還原劑,著色劑,脫色劑和乳濁劑。
1.助熔劑
凡在玻璃配方中加入量不多,而能大大加快熔制速度的原料,稱為助熔劑,如NaNO3,KNO3,螢石等。
NaNO3,KNO3
NaNO3又稱智利硝,KNO3又稱硝石,它們的融化溫度為310-336℃,加熱到400℃就分解,在較低的溫度下與SiO2發(fā) 生作用,從而加快了玻璃的熔制過程。在高溫下,NaNO3,KNO3對耐火材料的侵蝕比較嚴重,所以用量不能太多,一般引入相當于玻璃中的Na2O(K2O)含 量的10%-15%。NaNO3,KNO3同時又是一種澄清劑,在熔制過程中受熱分解放出氧氣,并能降低玻璃液的粘度,促進了玻璃的澄清和均化。二、進行夾膠玻璃制作時,所用的材料要有合格證,能夠符合使用要求,特別是玻璃之間的粘合膠,站粘性一定要好。
這兩種原料都是強氧化劑,受熱能放出氧氣,所以用密閉容器裝,存放在干燥,陰涼之處,不要和物放在一起。
加熱處理
加熱處理是比較簡單的表面清潔方法,可除去玻璃表面黏附的有機污物和吸附的水分,如在真空下加熱,效果更好。一般玻璃加熱清潔處理的溫度為100、400℃,在超真空下加熱至450℃,可得到原子級的清潔表面。
可采用電阻絲式高溫火焰加熱方法。采用重復“閃蒸法”,即在短周期(幾秒鐘)內(nèi)加熱至高溫,反復“閃蒸”能成功地清潔表面,且避免玻璃表面一些組成的擴散和揮發(fā)。不易揮發(fā)的油污,可能受熱分解而在表面殘留炭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