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術是載體絮凝技術
高密度沉淀池主要的技術是載體絮凝技術,這是一種快速沉淀技術,其特點是在混凝階段投加高密度的不溶介質顆粒 (如細砂 ),利用介質的重力沉降及載體的吸附作用加快絮體的“生長 ”及沉淀。
載體絮凝的定義是通過使用不斷循環(huán)的介質顆粒和各種化學藥劑強化絮體吸附從而改善水中懸浮物沉降性能的物化處理工藝。其工作原理是首先向水中投加混凝劑(如硫酸鐵 ),使水中的懸浮物及膠體顆粒脫穩(wěn),然后投加高分子助凝劑和密度較大的載體顆粒,使脫穩(wěn)后的雜質顆粒以載體為絮核, 通過高分子鏈的架橋吸附作用以及微砂顆粒的沉積網捕作用, 快速生成密度較大的礬花,從而大大縮短沉降時間,提高澄清池的處理能力,并有效應對高沖擊負荷。
產品優(yōu)勢:
沉淀池技術已被運用了數十年并被證明其工藝是行之有效和可靠的, 包括應用在以下這些通常被認為難于處理的特殊情況下: ①如河水由于洪水會導致突發(fā)的濁度和懸浮物濃度升高;②低溫導致的絮凝閑難;③原水中由高色度和低濁度引發(fā)的輕微絮化; ④藻類生長旺盛的原水。
和污泥床工藝不同的是,沉淀池工藝的性能不會因溫度的快速改變而受到影響,這點已經在國外的實際運行設施中得到證明。
因為回流污泥的懸浮作用,沉淀池工藝可以產生穩(wěn)定的沉淀效果甚至在進水水質變化非常劇烈的情況下亦可。例如,Mame 河在洪水時原水濁度高達 400 NTU ,經過該工藝處理后(Neuilly-sur-Mame) 出水濁度 <1 NTU ;在馬來西亞的 Selangor ,當進水濁度在2h內從500 NTU變化到1500 NTU時,其沉后水濁度保持在 2~3 NTU。
采用沉淀池工藝,只需要 10 min 就可以完成絮凝,只需要少于 20 min 的沉淀時問就可以獲得良好的處理水質。
高密度沉淀池組合
高密度沉淀池由混合區(qū)、絮凝區(qū)、斜管沉淀區(qū)、污泥濃縮區(qū)、中間集水渠及污泥回流系統和剩余污泥排放系統組成。
1、采用特殊的絮凝反應器設計,通過螺旋槳攪拌機和底部進水套筒的配合使用,使得原水在套筒內部進行有效的快速絮凝,同時在套筒外部,水體以柱塞流形式使絮凝得以慢速進行,確保絮凝區(qū)獲得大量高密度、均質的絮體
沉淀池優(yōu)點
優(yōu)點:①利用了層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處理能力; ②縮短了顆粒沉降距離,從而縮短了沉淀時間; 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積,處理能力比一般沉淀 池大的多,從而提高了處理效率。 ④表面負荷高、占地面積小 這種類型沉淀池的過流率可達36m3/(m2.h),比一般沉淀池的處理能力高出7-10倍,是一種新型沉淀設備。并已定型用于生產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