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靠
說起美人靠,據(jù)說是春秋時西施嫁到越國,思念故土,每日憑欄。夫差惜玉,于是便為西施在憑欄處做了椅凳,傳為“美人靠”。其實,這也不過是徽州民宅樓上天井四周設置的靠椅的雅稱。因向外探出的靠背彎曲似鵝頸,故又得名“鵝頸椅”。這一道長長條椅,本無太多稀奇,但數(shù)百年來的經(jīng)典詩詞多多少少賦予了美人靠點點愁思。古代閨中女子,只妝樓一方天地,寂寞時也只能獨倚欄桿,遙望天井圍起的一方蒼穹,窺探樓下迎來送往的喧鬧。她們的嗔怨恨,也只能在這一道圍欄上寂寞演繹,對著漏窗下斜斜射進來的幾縷陽光,顧影自憐。這深深庭院,總不免會為美人靠增添幾分閨怨。

美人靠是復過去富戶人家深宅大院帶靠背的座凳欄桿,供人眺望、欣賞風景用的,實際上家里制的男人、女人都可以用,但是由于那里是為數(shù)不多的可以見到富戶人家美女的機會,所以稱“美人靠”。實際上家里的男人、女人都可以用的。美人靠是中國古典建筑中一種特有的構造形式,其實就是2113帶靠背的座凳欄桿,美人和精致的木雕形成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廊有好多類型,除了上面的形式外,還有單獨而設的廊,有的繞山,有的緣水,有的穿花叢草地。還有復廊,即中間為墻,墻的兩邊設廊,墻上開設漏窗,人行兩邊,通過漏窗可以看到隔墻之景,這就是園林之空間藝術了。蘇州怡園就以復廊著稱,此廊將園分為東、西兩大部分。上海豫園也有復廊,此處空間曲折多變,無窮。拙政園之中部和西部景區(qū),也以復廊分開,而且廊的西側(cè)用“水廊”,即廊的地面似橋面,下部是水面,柱下設墩插入水中,廊水交融,和諧得體。此廊較長,做得既彎曲而又有些起伏,十分動人。說到長廊,江南園林之長廊當數(shù)無錫蠡園之長廊,但此廊重復太多,形態(tài)板滯,不足取,乃近代所建,已屬江南古典園林之余波了。
蘇州園林的亭子或廊軒旁,常有一種可讓人倚欄小憩的長靠椅,這種欄桿伸向外側(cè)(通常伸向水面)的靠背,剖面為流線型,宛如彎彎的鵝項,古人稱之為“鵝項靠”,還稱作“美人靠”,據(jù)說是吳王為了討好美女西施而制作的。用現(xiàn)在的眼光看,這靠椅應算是世上首例根據(jù)人體結構工程學設計的產(chǎn)品,人體微凹的腰臀部,正好抵住鵝項稍凸的下部,人體微駝的后背齊巧靠了彎彎的鵝項上,感覺非常舒適。我在園林里走累了,就喜歡靠上去伸個懶腰。這設計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吳地的木匠先祖確實很聰明,二是王室里的人蠻會享受??勘车纳翔剩ǚ鍪?、上抹頭)、中枋(中抹頭)、下枋、邊梃的斷面尺寸相同。邊梃要做成鵝頸形。邊梃看面1/3柱徑,進深1.1或1.4倍的本身看面抹頭,尺寸同邊梃欞條,看面30~50,進深同邊梃坐凳板寬1.2~2柱徑,厚5cm或6cm坐凳靠背一般在50~6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