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景云銅鐘,唐代文物。西安鐘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安的重要標志之一。是中國古代遺留下來許多鐘樓中形制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因樓上懸掛鐵鐘一口而得名。始建于明代(公元1384年)。初建時,地址在今廣濟街口,與鼓樓對峙。明神宗萬歷十年(公元1582年)由巡安御使龔賢主持,將鐘樓整體遷移于今址。因朱元璋稱帝后怕全國各地出現(xiàn)真龍?zhí)熳优c其爭位,因此下令修建鐘樓以鎮(zhèn)龍氣。鐘樓基座為正方形,占地1377.4平方米,基座用青磚砌成,樓為磚木結(jié)構(gòu),高36米,基座高8.6米,每邊長35.5米,外重檐3層,內(nèi)為上下兩層,有樓梯可盤旋而上。在檐上覆蓋有深綠色琉璃瓦,樓內(nèi)貼金彩繪,畫棟雕梁,頂部有鎏金寶頂,金碧輝煌。鐘樓的西北角上陳列著一口明代鐵鐘,重5噸,鐘邊鑄有八卦圖案,建造于明成化年間(1465~1487年)。但它比鐘樓早先懸掛的銅鐘卻小得多了。鐘樓原先懸掛的巨鐘是唐代景云年間鑄造的“景云鐘”(現(xiàn)藏于碑林博物館)。據(jù)說,遷到今址之后,雖然樓的式樣大小并沒有改變,景云鐘卻怎么也敲不響了。無可奈何,只有另換?,F(xiàn)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館。
銅雕工藝品在古代就備受人們青睞與喜愛,而在當今社會也以一種傳統(tǒng)文化藝術(shù)的形式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很多實物被做成了銅雕工藝品來供人觀賞的和用來做供奉庇佑之用。而銅鐘就是非常典型的一個例子。
銅鐘是寺廟中用的最多的佛家道具。流傳到現(xiàn)在銅鐘又有了新的用途和意義,很多人家里都愿擺那么一尊銅鐘來庇佑門戶。代表吉祥之意。銅鐘結(jié)合了風水知識和佛家思想,其圖案紋路和文字都有講究,都有獨特的代表意義。
河北中正銅工藝品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多年豐富鑄造經(jīng)驗的廠家,其更擁有一支精英設(shè)計團隊,技術(shù)精湛,造型惟妙惟肖,讓人嘆為觀止。我們誠摯的歡迎全國各地人士來訪。
銅鐘是從我國古代流傳下來的一種銅制工藝品,早在原始社會,就出現(xiàn)了作為禮器的銅,當時的鐘不是銅制的,是木質(zhì)或者竹子制成的。銅鐘在我國古代每個朝代都會出現(xiàn),隨著朝代的更換和時代的變遷,銅鐘的作用在不斷的被擴大,簡單介紹一下自古以來銅鐘的作用和用途。
樂器,銅鐘作為樂器是最為常見的,也是最開始的時候。在古代祭祀或者宴饗的時候,經(jīng)常將銅鐘作為樂器來奏樂,在歷代所鑄造的鐘里,也有其他材質(zhì)的鐘,例如鐵質(zhì)鐘,但絕大多數(shù)還是銅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