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提高葉面肥的噴施效果
要提高葉面肥的噴施效果,必須掌握如下技術要求:
1、噴施濃度要求適合。不同的葉面肥噴施濃度不同;不同的作物種類噴施濃度不一樣;同一作物的不同生育期噴施濃度也有差異。因此,在進行葉面噴肥時要依具體情況靈活掌握,配制適合的濃度。否則,濃度過低作用不大,濃度太高會損傷莖葉。
2、肥料溶液要拌勻。一些微量元素肥料如硼砂不易溶于涼水,只有在水溫為40℃以上時才易完成溶解。在配制硼砂溶液時應先用少量溫熱水將其溶解后再加水稀釋至所需濃度,這樣才能使肥液均勻。肥液配制好后應及時噴用,以防止久置后重新析出。
3、噴施部位要。中性肥皂、有機硅助劑等,可以軟化角質層、提高肥料溶液的展著性,增加與葉片的接觸面積,提高吸收效率。不少農戶往往只將肥料溶液噴布在葉片正面而忽視葉背面,收效往往不理想。因為葉面肥主要是通過氣孔擴散被葉片吸收,而氣孔在葉片上的分布,一般葉背面多于葉正面,因此,噴施葉面肥,要注意葉片的正反面都要噴到,以擴大吸收面,尤其是雙子葉植物更要重視噴濕葉背面。
4、噴施次數(shù)要適當。氮肥、鉀肥被葉面吸收后,運輸迅速,能較快到達作物各個部位,因此,在需肥關鍵期噴施1次即可。有些菜農噴施葉面肥僅僅是看到葉片正面濕潤了即可,很顯然這一點養(yǎng)分根本不夠蔬菜葉面吸收,而且水分很容易就蒸發(fā)掉,養(yǎng)分就更不容易進入葉片細胞中。磷肥和其他微量元素移動速度較慢,一般要噴施2次~3次,每隔7天~10天噴1次,才能有較好的效果。微量元素鐵的移動性更差,在果樹上噴施含鐵肥料以3次~4次為宜,間隔5天~7天噴1次。
5、噴施時要適宜。5%硫酸鉀,在蔬菜生長中后期噴施2-3次,也可用稀土微肥噴施。肥料溶液在農作物葉片上停留的時間越長,越有利于葉片對肥分的吸收,從而提高利用率。葉面肥的噴施效果受高溫、光照強度、雨水等因素的影響,噴施應選擇在無風的陰天和晴天早晚尤其是傍晚進行,因為此時光照不太強烈,溫度較低,噴施后在葉片上濕潤的時間長,有利于吸收而增進肥效。
葉面肥與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有何區(qū)別
葉面肥與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有何區(qū)別?樸欣肥業(yè)為大家詳細講解:
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是,在使用技術上有嚴格的要求,如使用時期、用量、使用方法等。必須按說明書使用,否則會產生不良后果。葉面施肥的濃度在植株生育前期不宜高,尿素在苗期施用濃度不超過0。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的效果一般明顯,且穩(wěn)定,較少受環(huán)境條件的影響,因此推廣應用快,易被用戶接受。它是人工合成的具有植物天然活性的一類有機化合物。
葉面肥不同于植物生長調節(jié)劑,也稱為植物營養(yǎng)劑、植物復合液肥等,它是把氮、磷、鉀、鐵、鋅、錳、硼、銅等大量或微量元素集中在一起制成的一類營養(yǎng)物質,大多是作物根系吸收水肥不良時作葉面噴肥以補充養(yǎng)分,促進作物生長發(fā)育。噴施微量元素肥料濃度宜低一些,噴施常用元素肥料濃度可適當高一些。但是對土壤肥力高的地區(qū)以及不缺這些元素的地區(qū)或作物上,其增產效果則不太明顯。
各種類型的葉面肥對植物的作用
以葉面吸收為目的,將作物所需養(yǎng)分直接施用葉面的肥料,稱為葉面肥。用噴灑肥料溶液的方法,使植物通過葉子獲得營養(yǎng)元素的措施,稱為葉面施肥。一般噴施2-3次,且每次噴施一般應間隔7-10天以上,對微量元素肥料,噴施次數(shù)不可過多,濃度不可過大,同時配合噴施新高脂膜800倍液提高養(yǎng)肥有效成分利用率。近年來,隨著施肥技術的發(fā)展,葉面施肥作為強化作物的營養(yǎng)和防止某些缺素病狀的一種施肥措施,已經得到迅速推廣和應用。實踐證明,葉面施肥是肥效迅速、肥料利用率高、用量少的施肥技術之一。
生物型葉面肥含微生物體及代謝物,如氨基酸、核苷酸、核酸類物質。主要功能是刺激作物生長,促進作物代謝,減輕和預防病蟲害的發(fā)生等。
調節(jié)型葉面肥中含有調節(jié)植物生長的物質,如生長素、類等成分,主要功能是調控作物的生長發(fā)育等。適于作物生長前、中期使用。
營養(yǎng)型葉面肥中氮 、磷 、鉀及微量元素等養(yǎng)分含量較高,主要功能是為作物提供各種營養(yǎng)元素,改善作物的營養(yǎng)狀況,尤其是適宜于作物生長后期各種營養(yǎng)的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