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語言障礙的孩子知道語言不是他們的強項,所以當他們說出來的語言
因為語言障礙的孩子知道語言不是他們的強項,所以當他們說出來的語言不太符合當下的語言習慣或語言邏輯時,會無形中遭到別人的誤解甚至嘲笑,這對于他們來說就是冒險。模仿的題材一般來源于正常發(fā)展的兒童及其照護者之間的對話內(nèi)容,這些題材在語言范例中會經(jīng)常使用。對于模仿的定義可能被認為是一字不差地重復全部或部分(部分模仿),也可能要求即時模仿或是延遲模仿,亦會運用暫停或插入對話的方式。
給孩子示范嘴、咧嘴、鼓腮和嘴動作
給孩子示范噘嘴、咧嘴、鼓腮和咂嘴動作,讓孩子進行練習。先讓孩子先做伸舌、收舌練習,再逐步擴展為舔唇、繞唇、打響舌、頂兩腮,以此調(diào)動舌部肌肉運動,使舌部更加靈活。引導孩子做張口、閉口、左右移動、前后移動和上下扣齒練習,提高下頜在發(fā)音時的控制力。通過按、揉、搓、彈、捏等手法,如抹口輪、捏下顏、擦下巴、彈顴腮、揉面頰和輕拍面部,提高發(fā)音部位肌肉的運動功能。
不同時期兒童發(fā)育的特點
不同時期兒童發(fā)育的特點,其順序代表了兒童學習語言的先后順序,主要有以下特點:先易后難,先模仿再創(chuàng)造,先具象再抽象,先自言自語再到正常對話,先口齒不清再到語句清晰,先不明所以再到邏輯分明。當然,這些階段其實有很多是同步進行的,因為父母和孩子說話時肯定是運用基礎(chǔ)的語言與其進行交流的,并不能用“兒語”和其對話,常用“喝奶奶”“寶寶,洗澡澡”這種詞語,是不利于兒童語言發(fā)展的?!皩殞?,喝奶”“寶貝,媽媽給你洗澡”這種主謂賓齊全的語句才是訓練孩子語言能力的基礎(chǔ)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