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果實采收前7-10天,噴1次70%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也可噴65%代森錳鋅600倍液;采果后,用1:2:200的波爾多液防治1次,均可收到較好的效果。楊梅小苗對肥料反應(yīng)十分敏感,即使施用少量的稀薄肥,也會容易引起苗木。必須待根系恢復(fù)生長良好、長出4-5片新葉以后,方可用稀釋的人糞尿(1擔(dān)水加人糞尿2勺、尿素0.25kg)澆施。楊梅:屬于木蘭綱、楊梅科、楊梅屬小喬木或灌木植物,又稱圣生梅、白蒂梅、樹梅具有很高的藥用和食用價值。
在苗圃或低矮的樹冠上發(fā)現(xiàn)幼蟲時,特別是孵化初期集中為害的幼蟲,進行人工捕殺,防治效果較好。楊梅播種前,要先整地。水田或平地土層較薄的地方,宜耕翻23-27cm深。山地或土層深厚的地方,可以翻耕得深一點。一般來說,楊梅大多數(shù)栽培在海拔20-500m的山地。隨著海拔高度的上升,年平均溫度降低,晝夜溫差增大,果實成熟期延遲。
果園周圍植被保護良好的,果園空氣相對濕度往往比較均衡,害蟲的天敵多,園內(nèi)病蟲害就少,而且果實品質(zhì)也較為優(yōu)良。楊梅在肥水充足的條件下能穩(wěn)產(chǎn)高產(chǎn),一般5~6年始果,10年后進入盛果期,株產(chǎn)30~50公斤,15~40年生大樹平均株產(chǎn)70~80公斤,zui高達350公斤。采下的果實,宜選擇日光不直射的適當(dāng)場所,將果實攤開堆積,堆積高度一般不超過15cm。堆積4-5天以后,果肉腐爛,可在流水中沖洗,并除去上浮的癟子,晾干表面待用。
在果實采收前7-10天,噴1次70%托布津800倍液或50%多菌靈1000倍液,也可噴65%代森錳鋅600倍液;采果后,用1:2:200的波爾多液防治1次,均可收到較好的效果。在苗圃或低矮的樹冠上發(fā)現(xiàn)幼蟲時,特別是孵化初期集中為害的幼蟲,進行人工捕殺,防治效果較好。楊梅出苗后,如中午太陽光太強,要打開小拱棚兩頭的薄膜通風(fēng),以降低棚內(nèi)溫度和濕度,防止日灼或猝倒病。至7月下旬,即可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