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土傳病害的防治誤區(qū)
1.對病害診斷不清,胡亂用藥。如白菜根腫病有一些農戶誤認為是線蟲引起,而使用了線蟲藥劑防治。如青枯病與枯萎病的診斷不準,細菌病害誤用了真菌藥劑防治,造成沒有對癥下藥,防治效果不好。
2.不注重前期的預防工作,病害發(fā)生時才開始用藥。導致土傳病害的發(fā)生不能很好得到防治,甚至造成作物減產、絕收。
那么土傳病害是如何生存的呢?
在一般情況下,土壤病菌能產生大量菌體,只要條件對病菌生長發(fā)育有利而寄主又是感病的,病菌就可以大量繁殖并能侵染寄主,在感病寄主存在下,這些病菌就可以進入持續(xù)的致病期,隨著作物的連作而大量繁殖擴散,但之后養(yǎng)分被消耗完或土壤條件如溫度、濕度等對病菌不利時,病菌又可以進入休眠期,等到條件適宜就再度發(fā)病。
連作和施肥不當是土傳病害產生的主要人為原因。連作可產生自毒物質,從而導致寄主植物抵抗力下降,另外,連作和施肥不當均容易造成土壤中養(yǎng)分失調,這一方面可能刺激土傳病原菌的生長,另一方面也會造成植株的抵抗能力下降。研究表明,土壤有效態(tài)鋅和鐵元素的虧缺是土壤肥力的限制性因子。因此,注意養(yǎng)分的均衡施用,將復合肥與微量元素肥料配合施用,并注意根據(jù)作物的生長特點適當調整比例,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土傳病害的發(fā)生。
注意:“土傳病害” 是“ 土壤病'
很多朋友容易把"土壤病”和"土傳病害”搞混淆,甚至常常用防治"土壤病”的方法來防治"土傳病害”,結果”藥不對癥”,導致?lián)p失。在防治前一定要注意辨別。“土壤病”是由于土壤自身不健康|起農作物不能正常生長;而"土傳病害”則是因為各種病源菌在土壤中生存或寄生并通過土壤傳播給農作物所發(fā)生的病害。因此大家要對癥做出防治措施。做好土傳病害的防治,是確保高產穩(wěn)產優(yōu)產的關鍵,是預防損失的必要措施。
化學防治土傳病害
1.土壤消毒 真菌性病害。
2.病害防治 在出苗后可用銅制劑,代森錳鋅、噁霉靈、農用鏈霉素、中生菌素等。
3.藥劑拌種 防治全蝕病、根腐病、立枯病、紋枯病,可在播種前用2.5%咯菌腈懸浮種衣劑,或3%苯醚甲環(huán)唑懸浮種衣劑等藥劑拌種,可有效防治這些土傳病害的發(fā)生,持效期可達80~100天,省工省時,經濟實惠,效果非常好。
4.藥液灌根 防治全蝕病、枯萎病、黃萎病、蔓枯病、青枯病等病害,可在幼苗定植時,用1%申嗪霉素懸浮劑500倍液灌根,每株500毫升,可有效控制以上土傳病害的發(fā)生,持效期可達80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