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隨著玻璃制造工藝的發(fā)展,在19世紀中期,葡萄酒瓶的外觀和形狀已經接近我們現(xiàn)在所使用的葡萄酒瓶,同時不同國家不同的葡萄酒產區(qū)還發(fā)展出了適合當地釀造的葡萄酒的較佳瓶型,比如波爾多瓶型、勃艮第瓶型等等。
說完了葡萄酒容器的發(fā)展史,接下來,小編就具體為大家談一談,現(xiàn)在我們所普遍使用的葡萄酒玻璃瓶都有哪些小奧秘吧!
1. 為什么葡萄酒標準瓶是750毫升?
這是早在17、18世紀,波爾多的葡萄酒以50加侖(約225升)的橡木桶為盛裝容器,從海上運輸至其余國家。而在當時的英國,容量單位則以“升”來計量,因此,人們需要找到某種容量,能將50加侖的酒剛好平均分裝完的酒瓶。
鑒于700-800毫升的酒瓶較易生產,又方便顧客攜帶,而750毫升的瓶子正好能將50加侖平均分為300瓶。因此,750毫升標準瓶便這樣流傳了下來。
葡萄酒相關的知識
醒酒
這是喝紅酒一大重要步驟,就是在寬敞的容器中,把紅酒靜置一段時間,讓紅酒與空氣充分接觸,把剛開啟的紅酒中酸、澀、薄等缺點去掉。一般來說,靜置半小時便是較佳飲用時間,而年份越久遠的紅酒則需要越長的時間。
喝酒
中國的白酒烈,燒喉,因此要一口干。而紅酒不同,充分醒酒后的紅酒味道醇厚,變化多端,啜一口以后在口腔里充分回旋,讓舌頭的各方面不停觸摸紅酒,會發(fā)現(xiàn)它。
如何拿杯子
大家知道啤酒杯和紙杯是不能用來裝葡萄酒的,要不然這會跟用紙杯飲上好的咖啡一樣無趣了。葡萄酒要用高腳杯來配。當然裝中國烈性白酒的小杯就太小了,還不夠喝一口的呢!拿杯子的時候,如果采用拿白蘭地的手勢,那就有冒充行家的嫌疑了。手的溫度不同于酒溫,手溫會影響到葡萄酒的風味,只有拿酒杯柄和杯托才不致影響酒的溫度。這才是正確的持杯手勢。
葡萄酒瓶底部突起的點點代表什么?
1. 酒瓶更易拿
拖住瓶底拿葡萄酒時,自然而然會將手伸入凹槽內。凹槽幫助更穩(wěn)地拿葡萄酒。
2. 酒瓶放得穩(wěn)
吹制玻璃時,吹出的凹槽可以使玻璃瓶子放得更穩(wěn)。并且底部的凹槽可以防止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1333337613762玻璃面凸出而傷到人。
3. 高品質的象征
盡管如今葡萄酒瓶底的凹槽和葡萄酒的質量已經沒有必然聯(lián)系,但在曾經,凹槽越深的酒瓶,也就意味著葡萄酒的質量更好。
4. 視覺錯覺
同樣是750ml的容量,葡萄酒瓶看起來比果汁瓶大。沒錯,瓶底凹槽會讓酒瓶看起來更大。
5. 沉淀殘渣
葡萄酒瓶底的凹槽和酒瓶的邊緣產生的縫隙能沉淀葡萄酒的殘渣,在倒酒的時候,殘渣不容易被倒出來。
6. 更易冷卻
瓶底凹槽加大了葡萄酒瓶的表面面積,在冰凍葡萄酒時,由于與冰塊的接觸面積更大,葡萄酒能更快地冷卻。
7. 防止重新灌裝
有傳說稱曾經小酒館會有專門的,當葡萄酒開瓶飲用完之后,會將入葡萄酒瓶底的凹槽,防止重新灌裝。但傳說歸傳說,這個傳說也無法解釋為什么現(xiàn)在的葡萄酒瓶瓶底有凹槽。
8. 更容易清洗
在清洗窄口高瓶子時,瓶底很難清洗。但有凹槽的瓶子注入水時,水能更均勻地布滿瓶底,使酒瓶更容易清洗。
9. 抵御高壓
瓶底有凹槽的玻璃瓶能更好地承受壓力,對于起泡酒來說,瓶底凹槽的存在能防止酒瓶爆裂。
10. 更易堆放
大批量儲存或運輸葡萄酒時,瓶底的凹槽能給葡萄酒在堆放時提供支撐,不會打滑磕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