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yè)視頻展播,請點擊播放
視頻作者:武漢奇天動漫插畫有限公司
漫畫可以把各種繪畫的形式、技法拿來為己所用。清朝末年至民國初年,"漫畫"的名稱還未被正式使用,多數(shù)仍被稱為"諷喻畫"、"寓意畫"等,但這并不影響漫畫的迅速發(fā)展和壯大。在繪畫工具和物質(zhì)材料的使用上沒有專一的選擇,在造型手段上也沒有什么限制。使用毛筆、鋼筆,借用木刻、油畫、剪紙、拼貼、中國畫等手段來繪制都可以,這主要取決于作者自己的特長以及內(nèi)容、用途的需要。漫畫中的人物造型大都夸張變形,可繁可簡,背景視內(nèi)容需要,可有可無。如果一幅畫面表達不了,還可以畫成多幅的;要是情節(jié)較多,還可以畫成連續(xù)的。

日本起源時期:藤原時代、鐮倉時代、室町時代、德川時代起源地點:日本重點人物:土佐光行、土佐光信、宮崎駿日式漫畫是漫畫的一種類型。從諷刺官1場的虛偽腐舊到針對民間的封建迷1信,都有優(yōu)異的作品予以體現(xiàn)。 16世紀漫畫自西方傳入日本,并發(fā)展出獨特的繪畫風格,逐漸在日本形成了擁有大量讀者群的龐大產(chǎn)業(yè),其影響也延伸到其他國家,其中宮崎駿入選美國漫畫。日式漫畫并不局限于日本漫畫,在華人地區(qū)、韓國、東南亞和歐美等地區(qū)也有許多這種風格的作品。

根據(jù)李闡的說法,將臺灣漫畫史初分為:
萌芽期:1945-1949年,以陳炳煌及出版《新新》月刊的新高漫畫集團成員 四大編輯陳家鵬、王花、葉宏甲、洪晁明及漫畫專欄的作家:包括陳定國、梁梓義、華王兒等筆名可稱為臺灣本土的代漫畫家,而此時期的代表作還包括了:漫畫家王朝宗創(chuàng)作的《水滸傳》 為臺灣光復后本連環(huán)漫畫單行本。60年代后期開始的"文化的大革命"中,不少漫畫作者遭受迫害和批判。1949年經(jīng)歷二二八事件后,臺灣漫畫也一片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