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結構為重鋼與輕鋼結構確實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很多有經(jīng)驗的設計師或項目經(jīng)理也常常不能完全說明白,但我們可以以一些數(shù)據(jù)綜合考慮并加以判斷:
1、廠房行車起吊重量:大于等于25噸,可以認為為重鋼結構。
2、每平米用鋼量:大于等于50KG/㎡,可認為是重鋼結構。
3、主要構件鋼板厚度:大于等于10MM,輕鋼結構用的較少。
另外,還有一些參考值:如每平米造價,構件重量,跨度,結構形式,檐高等,以上這些在判斷廠房是否為重鋼或輕鋼時可以提供經(jīng)驗數(shù)據(jù),當然很多建筑都是輕、重鋼都有。但有一些我們可以較肯定的說是重鋼:如:石化廠房設施、電廠廠房、大跨度的體育場館、展覽中心,高層或超高層鋼結構。
實際上國家規(guī)范和技術文件都并沒有重鋼一說,為區(qū)別輕型房屋鋼結構,也許稱一般鋼結構為“普鋼”更合適。因為普通鋼結構的范圍很廣,可以包含各種鋼結構,不管荷載大小,甚至包括輕型鋼結構的許多內容,輕型房屋鋼結構技術規(guī)程只是針對其“輕”的特點而規(guī)定了一些更具體的內容,而且范圍只局限在單層門式剛架。
輕鋼也是一個比較含糊的名詞,一般可以有兩種理解。一種是現(xiàn)行《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GBJ 17-88)中第十一章“圓鋼、小角鋼的輕型鋼結構”,是指用圓鋼和小于L45*4和L56*36*4的角鋼制作的輕型鋼結構
由此可見,輕鋼與重鋼之分不在結構本身的輕重,而在所承受的圍護材料的輕重,而在結構設計概念上還是一致的 。
改善的五個方面
對于地基的改善措施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1. 改善剪切特性
地基的剪切破壞表現(xiàn)在建筑物的地基承載力不夠;使結構失穩(wěn)或土方開挖時邊坡失穩(wěn);使臨近地基產(chǎn)生隆起或基坑開挖時坑底隆起。因此,為了防止剪切破壞,就需要采取增加地基土的抗剪強度的措施。
2. 改善壓縮特性
地基的高壓縮性表現(xiàn)在建筑物的沉降和差異沉降大,因此需要采取措施提高地基土的壓縮模量。
3. 改善透水特性
地基的透水性表現(xiàn)在堤壩、房屋等基礎產(chǎn)生的地基滲漏;基坑開挖過程中產(chǎn)生流沙和管涌。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變成不透水或減少其水壓力的措施。
4. 改善動力特性
地基的動力特性表現(xiàn)在時粉、砂土將會產(chǎn)生液化;由于交通荷載或打樁等原因,使鄰近地基產(chǎn)生振動下沉。因此需要研究和采取使地基土防止液化,并改善振動特性以提高地基抗震性能的措施。
5. 改善特殊土的不良地基的特性
主要是指消除或減少黃土的濕陷性和膨脹土的脹縮性等地基處理的措施。
植鋼筋補強
“植筋"技術又稱鋼筋生根技術,在原有混凝土結構上鉆孔,注結構膠,把新的鋼筋旋轉插入孔洞中。此技術廣泛用于設計變更,增加梁、柱、懸挑梁、板等加固和變更工程。深固化學法植筋是指建筑工程化學法植筋膠植筋,簡稱植筋,又叫種筋,是建筑結構抗震加固工程上的一種鋼筋后錨固利用結構膠作用的連接技術,是結構植筋加固與重型荷載緊固應用的佳選擇。
增設支點加固
建筑加固的方法有很多,而增設支點是改變結構傳力途徑加固法的一種加固方式,是受力結構指通過增設支點(柱與托架)的辦法使結構受力體系(即計算簡圖)得以改變,因而也可以稱為增設支點加固法。
通過增設支承點來減小結構計算跨度、達到減小結構內力及相應提高結構承載力的加固方法,稱為增設支點加固法。其優(yōu)點是受力明確,簡便可靠,且易拆卸復原,適用于對使用空間和外觀效果要求不高的梁、板、桁架、網(wǎng)架等水平結構構件加固。按支承結構的受力性質分為剛性支點和彈性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