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二)操作要點。
1.協助患者取舒適臥位,清潔鼻腔,測量插管長度(從鼻尖經耳垂至胸骨劍突處的距離)。
2.潤滑胃管前端,沿一側鼻孔輕輕插入,到咽喉部(插入14~15cm)時,囑患者做吞咽動作,隨后迅速將胃管插入。
3.證實胃管在胃內后,固定,并做好標記。
4.正確連接負壓吸引裝置,負壓吸力不可過強,以免堵塞管口和損傷胃黏膜。
5.保持胃管通暢,定時回抽胃液或向胃管內注入10~20ml生理鹽水沖管。
6.固定管路,防止牽拉,并保證管路通暢。
7.記錄24h引流量。
8.口服給藥時,先將藥片碾碎溶解后注入,并用溫水沖洗胃管,夾管30min。
9.給予口腔護理。
10.必要時霧化吸入,保持呼吸道的濕潤及通暢。
11.定時更換引流裝置。
12.拔管時,先將吸引裝置與胃管分離,捏緊胃管末端,囑患者吸氣并屏氣,迅速拔出。
五、傷口負壓引流的護理
(一)評估和觀察要點。
1.評估患者病情變化,生命體征。
2.觀察引流是否通暢、引流液顏色、性質、量。
3.觀察傷口敷料有無滲出液。
1.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zhi脫出。
2.遵醫(yī)囑調節(jié)壓力,維持有效負壓。
3.保持引流通暢,避免打折成角、扭曲、受壓。
4.準確記錄24h引流量。
(三)指導要點。
告知患者更換體位時防止引流管意外脫出或打折、受壓的措施。
(四)注意事項。
拔管后注意觀察局部傷口敷料,發(fā)現滲出,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置。
1.告知患者心包、縱膈引流的目的、配合方法。
2.告知患者更換體位時防止引流管意外脫出或打折、受壓等措施。
1.術后當日每30~60min擠壓引流管1次,若引流液多或有血塊則按需正確擠壓,防止堵塞;如接有負壓裝置,吸引壓力一般1.5~2.0kPa。
2.手術當日2~3h引流管內出現大量鮮紅色的血性液體,如成人>300ml/h,小兒>4ml×體重(kg)/h,且無減少趨勢,及時通知醫(yī)生。
3.引流量偏多,以后突然減少或引流不暢,患者血壓下降、心率增快、呼吸困難、紫紺、面色蒼白、出汗等癥狀,考慮心包填塞的可能,應及時通知醫(yī)生。
4.發(fā)現引流出大量血性液或引流管被較多的血塊堵塞,應立即通知醫(yī)生。
5.患者下床活動時,須將引流管夾閉,以防導管脫落、漏氣或液體返流。
6.拔管后觀察患者有無胸悶、憋氣、心悸,傷口滲液及出血,有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