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同樣,
在泰國古代習俗中,
善信向佛像貼金箔可以增加自身的功德和福報,
為來世招財納福。
也正因之,
很多泰國寺廟都會準備好金箔讓善信為佛身貼金。
一般來說,
金箔有兩種:
一種是常見的平價金箔,即銅箔。
另一種是價格昂貴的純金箔。
這兩種金箔價格差別較大,在色澤上也有很大的差異。
不過,心到佛知,其實敬佛的心意是相同的。
當代學者,院世界研究所編審黃夏年告訴《北京科技報》,黃金因為稀有,加之開采不易,所以一直被視為的象征,而與黃金也頗有淵源。的教義中稱,佛的世界是金色世界,在這個世界里,清凈莊嚴,像黃金一樣純潔,沒有污穢,是無垢世界。而徒們也深信,出身的釋迦牟尼,在通過修行取得覺悟后,軀體內(nèi)有一種特殊的金光涌出,所以佛身理所應當是金色的。關(guān)于貼金的起源,黃夏年說,事實上早期的是不搞偶像崇拜的。釋迦牟尼在寂前曾經(jīng)留下遺言,要求弟子們要按照的教法來行事,而不是按照某個人的意志來行事。因而在其后的幾百年間,信徒們對佛的紀念活動,并不以造像的形式出現(xiàn),而通常是將佛的腳印雕刻出來,供人們瞻拜。
后來,徒出于對佛的尊敬,用金箔來粘貼佛足,有錢的人多貼,沒有錢的人少貼,這種原始的習俗至今在印度等國仍然可見。到了公元一世紀左右,大乘在印度興起,一些大乘徒將佛神化,制作了佛像,用于供奉膜拜,于是印度教藝術(shù)廣泛流行。
不過,除了用黃金表達崇敬之外,讓佛像通體金色,也與黃金不易被氧化的特性有關(guān)。同時從美學的角度而言,金質(zhì)佛像更能給人一種美感,讓人產(chǎn)生信仰與敬慕。黃夏年說,在上,金佛像一直是徒最崇拜的造像形式之一。印度一直有崇拜金佛像的歷史,金佛也叫“金軀”或“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