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層析介質粒徑大小及均勻性對生物分離的影響
層析介質粒徑大小和分布是影響其分離性能很重要的參數(shù)之一。粒徑越小,分布越均勻,柱效越高,分辨率越高。因此制備精l確的粒徑大小及高度的粒徑均一性的單分散層析介質一直是業(yè)界追求的目標。納微成功開發(fā)出單分散大孔聚合物層析介質可以用于分離生物大分子。納微單分散層析介質的研發(fā)成功不僅填補國內這一領域的空白,也為世界單分散層析介質的發(fā)展做出貢獻。
為了解決傳統(tǒng)整體柱制備技術難題,納微與臺灣創(chuàng)新材料合作開發(fā)出孔徑及孔隙率可精l確控制的新方法(Tantti整體柱)。這種方法是利用單分散聚合物微球為模板填充在整體柱中,然后把單體及交聯(lián)劑填充到微球的空隙中,加熱聚合后,再把模板微球清洗掉留下尺寸與微球模板大小一致的多孔整體柱。整體柱的孔徑大小可以通過模板微球大小進行精l確調節(jié),不受反應條件影響,因此,柱與柱重復性好,且容易放大生產等。以單分散微球為模板制備孔徑可以精l確控制整體柱的孔徑大小,克服了傳統(tǒng)整體柱制備方法依靠相分離形成孔道結構不穩(wěn)定的缺陷。這種創(chuàng)新的整體柱將極大提升其病毒的分離純化性能,甚至為病毒、病毒類(疫l苗)、腺伴隨病毒(AAV)等生物大分子的分離純化帶來革命性的影響。
協(xié)同創(chuàng)新打破國外壟斷
“卡脖子”原材料園企也能造
生物制藥用分離純化層析介質,一個聽起來十分陌生的名詞,占據(jù)了生物制藥生產環(huán)節(jié)約六成成本,也是困擾中國生物醫(yī)l藥行業(yè)多年的一項“卡脖子”技術。由于制備技術難度大,長期以來,國內在這一領域的需求主要依賴進口。過去,國外供應商平均每年要提價10%,中國藥企沒有議價空間和替代選擇。但這一切,隨著園區(qū)一家企業(yè)十多年的攻關,逐漸有了改變。
看上去像面粉,在顯微鏡下,露出真容的分離純化層析介質其實是一顆顆形狀、大小一致的納米微球。它們表面光滑,呈現(xiàn)出像液體一樣的流動性。“不要看它們其貌不揚,提取效率卻是杠杠的?!痹谔K州納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廳,公司董事長江必旺揭開了這一材料的神秘之處。首先,納米微球材料的吸附性與表面積成正比,納微科技的納米微球材料一克表面積就相當于一個足球,吸附力極強;其次,每個粒子內部都有像迷宮一樣的孔洞結構,這些孔洞直徑的大小決定了可以進入納米微球內部蛋白或抗體的種類。“我們還在納米微球表面鏈接了具有特殊功能基團,相當于給它們裝了‘手’,讓其可以順利抓取某些物質,很大限度地將發(fā)酵液中有用的成分提取出來。”江必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