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我國目前在地下水污染調查及地下水污染物遷移轉化模式方面做了不少基礎性工作,但在具體的地下污水處理技術方面做的工作卻不多,而國外,尤其是歐美國家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地下水點源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且逐漸發(fā)展形成較為系統(tǒng)的地下污水處理技術。地下水污染處理技術歸納起來主要有:物理處理法、水動力控制法、抽出處理法、原位處理法。該技術與原位物化法中的氣沖技術相似,都是將空氣注入受污染區(qū)域底部,所不同的是生物氣沖的供氣量要小一些,只要能達到刺激微生物生長的供氣量即可。
1.1物理法
物理法是用物理的手段對受污染地下水進行治理的一種方法,概括起來又可分為:
據統(tǒng)計,我國造紙業(yè)排放的耗氧有機物約占工業(yè)廢水排放總量的1/4,城市污水的有機物濃度不高,但因水量較大,城市污水排放的耗氧有機物總量也很大。污水二級生物處理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就是將這些物質的絕大部分從污水中去除掉。
耗氧有機物成分復雜分別測定其中各種膠有機物的濃度相當困難,實際工作中常用cODCr、BOD5、TOC、TOD等指標來表示。一般來說上述指標值越高,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越多,水質越差。自然水體中BOD5低于3mg/L時,水質良好達到7.5 mg/L時,水質已較差超過10mg/L,表明水質已經很差其中的溶解氧已接近于零。2)氧的存在破壞了PAOs釋磷所需的“厭氧壓抑”環(huán)境,致使厭氧以O2為終電子受體而抑制其發(fā)酵產酸作用,妨礙磷的正常釋放,同時也將導致好氧異養(yǎng)菌與PAOs進行碳源競爭。
易降解有機物利用生化法就可以去除,有推流式活性污泥法(例如曝氣池),序批式活性污泥法(例如SBR、CASS工藝)、生物膜或者MBR等。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中焦化廢水的水質因各廠工藝流程和生產操作方式差異很大而不同。一般焦化廠的蒸氨廢水水質如下:CODcr3000-3800mg/L、酚600-900mg/L、10mg/L、油50-70mg/L、氨氮300mg/L左右。如果CODcr按3500mg/L計,氨氮按280mg/L計,則每噸焦炭少可產生0.65kgCODcr和0.05kg氨氮,全國機焦產量為7000萬噸,則每年可產生45500噸CODcr和3500噸氨氮,如果污水不處理,將對環(huán)境造成多么大的污染。3億噸,工業(yè)廢水排放量在2005—2015年里占總廢水量的27。
在傳統(tǒng)A2/O脫氮除磷系統(tǒng)中,碳源主要消耗于釋磷、反硝化和異養(yǎng)菌的正常代謝等方面,其中釋磷和反硝化速率與進水碳源中易降解部分的含量有很大關系。一般而言,要同時完成脫氮和除磷兩個過程,進水的碳氮比(BOD5 /ρ(TN))>4~5,碳磷比(BOD5 /ρ(TP))>20~30。氧化分為兩個階段,一階段是將化物氧酸鹽,二階段再將酸鹽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氮氣。
當碳源含量低于此時,因前端厭氧區(qū) PAOs 吸收進水中揮發(fā)性脂肪酸(VFAs)及醇類等易降解發(fā)酵產物完成其細胞內 PHAs 的合成,使得后續(xù)缺氧區(qū)沒有足夠的碳源而抑制反硝化潛力的充分發(fā)揮,降低了系統(tǒng)對 TN 的脫除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