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低溫生物菌種怎么保藏
菌種保藏(culture preservation,culture collection)是指保持微生物菌株的生活力和遺傳性狀的技術?;蚪浫斯みx育得到的變異型純種,使其存活、不丟失、不污染雜菌、不發(fā)生或少發(fā)生變異,保持菌種原有的各種特征和生理活性?;驹硎鞘刮⑸锏纳顒犹幱谛菝郀顟B(tài),也就是使微生物的新陳代謝作用限制在低范圍內。干燥、低溫和隔絕空氣是保證獲得這種狀態(tài)的主要措施。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造干燥、低溫和隔絕空氣的外界條件,就是微生物菌種保藏的基本技術。常用的方法有凍干保藏法、深低溫保藏法、液氮保藏法、礦油封藏法、固體曲保藏法、砂土管保藏法、瓊脂穿刺保藏法等。日常工作中,常選用4℃冰箱進行短時間的菌種保藏
低溫生物菌種的原理
菌種保藏有多種方法,其原理大多大同小異,主要是運用一些方式盡量降低生物體內的代謝,達到延長生命,減少變異的目的。通常采用的方法為低溫、缺氧、干燥。
低溫主要對菌種產生兩方面的影響,首先,較低的溫度可以減緩機體細胞的酶活,降低新陳代謝,達到保藏菌種的目的。其次,低溫同時會導致菌體誘發(fā)菌絲自溶機制,如果降溫過程失誤,同樣會造成機體的機械損傷和溶質損傷。
微生物具有容易變異的特性,因此,在保藏過程中,必須使微生物的代謝處于不活躍或相對靜止的狀態(tài),才能在一定的時間內使其不發(fā)生變異而又保持生活能力。
低溫、干燥和隔絕空氣是使微生物代謝能力降低的重要因素,所以,菌種保藏方法雖多,但都是根據這三個因素而設計的。
低溫生物菌種的制備是什么?
將培養(yǎng)成熟的斜面孢子制成懸浮液,接種到扁瓶固體培養(yǎng)基上,于25~28℃培養(yǎng)14天。將成熟的扁瓶孢子于真空中抽干,使水分降至10%以下,并放入 4℃冰箱中備用。一次制得的孢子瓶可在生產上延續(xù)使用半年左右。放線孢子的培養(yǎng)基大多是采用麩皮或豌豆浸出液、牛肉膏及無機鹽與瓊脂制成的。將斜面孢子接入擴大的扁瓶孢子培養(yǎng)基中,于28~37℃培養(yǎng)5~14天。所獲得的大量孢子可直接作為種子罐 (6)的種子。如果有些生產菌種不產孢子,如赤霉產生菌或產孢子不多的,則可采用搖瓶(5)液體培養(yǎng)制得菌絲體,作種子罐的種子。種子罐的目的是使接入有限的孢子或菌絲體迅速發(fā)芽、生長、繁殖成大量菌體。其中的培養(yǎng)基組分應是易于被菌體利用的碳源(如葡萄糖)和氮源(如玉米漿等),及無機鹽(如磷酸鹽)等。作為發(fā)酵罐(7)的種子應是生命力旺盛、染色深、菌絲粗壯,無雜菌及異常菌體。接種量一般在10%~20%。
分離篩選低溫生物菌種的基本程序
流程
4.1 優(yōu)良糖化酶菌株的分離與篩選
融化培養(yǎng)基→倒平板→打散孢子團?!荻认♂尅坎计桨濉囵B(yǎng)觀察→滴加碘液→挑菌落→接種→培養(yǎng)→糖化酶活力測定→菌種保存
4.2 酸乳制品中的乳酸菌的分離
制培養(yǎng)基→倒平板→梯度稀釋→涂布平板→培養(yǎng)觀察→挑菌落→接牛乳管→培養(yǎng)觀察→傳代培養(yǎng)→挑選凝乳管→乳酸測定→菌種保存
5 步驟
優(yōu)良糖化酶菌株的分離與篩選
(1)融化淀粉察氏培養(yǎng)基,稍冷后倒平板與斜面數個。
(2)取種曲少許,加入10mL帶玻璃球的無菌生理鹽水的三角瓶中,用力振蕩打散孢子團粒,使之形成均勻的孢子懸浮粒。然后將其用無菌紗布過濾于無菌試管中。
(3)將上述濾液以10倍稀釋法知釋至10-7,取后3個稀釋度的稀釋液各0.2mL,于淀粉察氏培養(yǎng)基平板上用無菌涂布器分別依次涂布2至3個皿,30℃培養(yǎng)1~2d。
(5)性能測定:測定各菌落的糖化酶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