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銅及銅合金化學分析方法
修訂后共包括27個分標準,61個分析方法,可滿足銅及銅合金冶煉和加工產(chǎn)品中銅、磷、銀、鉍、銻、鐵、鎳、鉛、錫、碳、硫、氧、鋅、錳、鎘、硒、碲、鋁、硅、鈷、鈦、鎂、鈹、鋯、鉻、硼等28個元素的測定,涵蓋所有銅及銅合金冶煉及加工產(chǎn)品標準,元素測定范圍為0.00005%~99.98%。針對同一元素不同含量段,采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對于有ISO標準的方法的(使用有毒有害試劑的除外)均不同程度的進行了采標。與原國家標準和ISO標準、ASTM標準、EN標準、JIS等國外先進標準相比,方法更先進、多面,覆蓋面更廣,分析范圍更寬。電真空器件:電真空器件主要是高頻和超高頻發(fā)射管、波導管、磁控管等,它們需要高純度無氧銅和彌散強化無氧銅。
銅進口從以精銅為主到原料為主
(1)中國冶煉產(chǎn)能不斷擴張,帶來精礦需求持續(xù)增長
2000-2015年,中國銅粗煉產(chǎn)能增長迅速,平均每年增加45萬噸產(chǎn)能:2006—2020年,中國銅粗煉產(chǎn)能擴張速度有所放緩,但仍平均每年增加25萬噸。
目前來看,雖然冶煉擴張的高峰期已經(jīng)過去,但到2020年仍有超過百萬噸的粗煉項目計劃投產(chǎn),意味著十三五期間我們在原料的需求量上繼續(xù)提升。
(2)精礦進口數(shù)量激增,精銅進口平穩(wěn)
得益于冶煉產(chǎn)能的激增,近5年銅礦進口平均增速22%,同期精銅凈進口增速僅4%;
2015年銅精礦進口量達359萬金屬噸,首先超過精銅凈進口量347萬噸;2016年再次超過。中國銅進口格局將從以精銅為主轉(zhuǎn)變?yōu)樵蠟橹鳌?
青銅青銅是我國使用較早的合金,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磷青銅的彈性極限高﹐導電性好﹐適於制造精密彈簧和電接觸元件﹐鈹青銅還用來制造煤礦﹑油庫等使用的無火花工具。鈹銅是一種過飽和固溶體銅基合金,是機械性能,物理性能,化學性能及抗蝕性能良好;塑性較好,易于熱壓和冷壓力加工,可制成管、棒、線、條、帶、板、箔等銅材。粉末冶金制作針對鎢鋼,高碳鋼、耐高溫超硬合金制作的模具需電蝕時,因普通電極損耗大,速度慢,鎢銅是比較理想材料。抗彎強度≥667M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