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折彎機模具標準的制訂、實施、執(zhí)行效果的評審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是循序漸進的,要結合各個廠家的運作實際,要一分為二地看問題,有一些東西是在無形之中運作。設計者的意識要適應其公司運行的變化。
作為一位設計者,擁有其基本的技能和設計運作的工作體系。思維的碰撞,一些新模具結構的認識也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口吃成胖子。所以說,折彎機模具標準化在一些公司只是口頭上說一說,而實際上還沒有建立一套可執(zhí)行的標準體系,沒有制訂出結合其實際運作的技術文件。技術文件的形成也有一個認識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之中需要碰撞,在碰撞中提升、完善。
模具折彎尺寸
1、模具沒調到位造成角度誤差導致尺寸偏調整閉合高度不良或角度差不良。
2、彈力不夠造成角度不良導致尺寸偏差換彈簧。
3、材質不符合要求造成角度不良導致尺寸換材料或重新調整間隙偏差。
4、材料厚度偏差引起角度不良導致尺寸偏確定料厚,換材料或重新調整間隙差。
5、定位不當導致尺寸偏差調整定位使尺寸OK。
6、設計或加工錯誤造成折彎公拼塊間有間補焊研磨,消除拼塊間的間隙,導致折彎尺寸。
7、成型公無R角,在角度及其他正常情況成型公修R角下折彎高度偏小。
8、兩邊折彎尺寸偏大加壓筋。
9、單邊折彎拉料造成尺寸不穩(wěn)定加大彈簧力,調整定位。
10、間隙不合理,引起角度不良和尺寸偏差修配間隙。
11、折彎時速度太快,造成折彎根部變形調整速比控,選擇合理轉速。
12、成型公熱處理硬度不夠,造成壓線崩或重制成型公壓線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