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在環(huán)保方面的應用主要是以高鈣石灰石/石灰拋棄法和石灰石/石膏法脫硫,其主要特點是(1)脫硫。(2)技術(shù)成熟,運行可靠性好。(3)對煤種變化的適應性強。(4)占地面積大,一次性建設投資相對較大。(5)吸收劑資源豐富,價格便宜。(6)脫硫副產(chǎn)物為二水石膏,基本上都能綜合利用,高鈣石灰石主要用途是用于生產(chǎn)建材產(chǎn)品和水泥緩凝劑。(7)技術(shù)進步快。
在現(xiàn)有的脫硫方法中,石灰石-石膏濕法脫硫工藝則通過煙氣大面積地與含石灰石的吸收液接觸并發(fā)生化學反應,使煙氣中的二氧化S溶解于水并與吸收劑及氧氣反應生成石膏,從而降低二氧化S的濃度。生石灰主要來源于石灰石。它的工作原理是:將石灰石粉加水制成漿液作為吸收劑泵入吸收塔與煙氣充分接觸混合,煙氣中的二氧化S與漿液中的碳酸鈣以及從塔下部鼓入的空氣進行氧化反應生成硫酸鈣,硫酸鈣達到一定飽和度后,結(jié)晶形成二水石膏。
生石灰(氧化鈣)先物化再催化的特色,生石灰(氧化鈣)為達到不同的效果,技術(shù)工程分兩期實施。田寶鳳告訴記者,這僅僅是SKL雙催化污水處理技術(shù).生石灰(氧化鈣)結(jié)果,1~2個月之內(nèi)就實現(xiàn)了不亂達標。原本COD高達500mg/L~800mg/L的原水處理后COD降為60mg/L~95mg/L.將大部門有機污染物催化降解成小分子有機污染物,在降解COD的過程間斷開有機物分子。
活性效應是指石粉并非完全惰性,其后期和水泥中的鋁相反應生成具有一定膠凝能力的三碳水化鋁酸鈣和單碳水化鋁酸鈣。顆粒形貌效應包括形態(tài)效應和填充效應,其中形態(tài)效應是指光滑致密的石粉顆粒分散在水泥顆粒之間,能改善水化初期水泥的絮凝狀態(tài)從而改善混凝土性能;填充效應是指細度更小的石粉顆粒填充在水泥顆粒之間,使基體更為致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