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很久以來,SCR催化劑生產核心技術均被美國、日本、德國等國外數(shù)家大型企業(yè)所壟斷,國內引進的技術主要來自日本、德國、美國。我國煤電脫硝所用SCR催化劑產品均為國外產品,這些外來技術生產出的產品并不能在活性、穩(wěn)定性等方面完全適合需求,同時催化劑的壽命較短,廢催化劑本身會對環(huán)境形成二次污染。如果實際煙氣溫度不高或稍高于要求的低噴氨溫度,則會導致操作彈性降低。 此種工況進行催化劑設計時,一般不會造成催化劑用量增加,但由于低噴氨溫度較高,致使SCR反應器的布置難度增加,或者需要加裝省煤器旁路,以提高SCR進口溫度。在進行催化劑選型時,應選取具有低SO2氧化率配方設計的催化劑。作為燃煤電廠SCR脫硝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脫硝催化劑成本約占脫硝工程總投資的35%左右。廢催化劑進行再生處理可為電廠節(jié)約可觀的催化劑購置費用,否則電廠除了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采購新催化劑外還需花費一定費用處理廢催化劑。
CaO會導致催化劑失活速率加快,因此需要較大的設計裕量。催化劑壁厚的選擇與飛灰的濃度及飛灰的硬度有關。研究表明,當飛灰中SiO2與Al2O3的含量比在2:1左右時,此時飛灰硬度較大,飛灰對催化劑的沖擊磨損較嚴重。研究表明,催化劑內壁的磨失減薄是造成催化劑磨損強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內壁磨失量占催化劑總磨失量的60%左右。
為了應對燃料供應日趨緊張的局面,國家也開始利用政策導向積極推進在燃煤中摻燒一定比例的市政污泥等生物質燃料,來代替一部分燃煤,并已近在廣州等少數(shù)大城市進行了試點。垃圾焚燒發(fā)電和摻燒市政污泥是解決環(huán)境污染和能源危機的較好方案,但是由此也給SCR催化劑的設計、運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為,垃圾和污泥中的P、Na、K、CaO等使催化劑的元素含量是普通媒質中的數(shù)十倍,代用燃料的強毒性使得即使燃用時間很短,也會給催化劑帶來較大危害。
對于脫硝反應中的催化劑機械強度參數(shù),主要是體現(xiàn)了催化劑抵抗氣生的沖擊力、摩擦力、耐受上層催化劑的復合作用和溫度變化作用。機械強度參數(shù)關系的催化劑的實際性能和使用情況,是衡量催化劑活性的重要指標。掌握機械強度參數(shù),能夠分析出催化劑的使用特點和催化劑的使用情況,對催化劑的使用和催化劑的作用發(fā)揮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掌握機械強度參數(shù)的特點,根據(jù)催化劑的性能分析其活性特征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