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美國學者阿爾溫·托夫勒曾預言,隨著人類社會的演進和科技的發(fā)展,將產生三種文盲的概念:文字文化"文盲"、計算機文化文盲和影像文化文盲。
一個由數(shù)理、膠片、電子像素、多媒體影像等構成的影像時代正走向我們,我們只有深刻地認識社會發(fā)展的客觀進程以及我們所處時代的變化,才能在變化中保持主動,在變化中謀求發(fā)展。本書將從這一角度出發(fā),帶您步入攝影攝像的藝術!
會議開始后的拍攝工作十分重要。參加會議的人應該是重點拍攝對象,對于重要的發(fā)言人應該用全身或是半身特寫畫面,并且在拍攝時盡量把鏡頭畫面對著重要發(fā)言人,這點需要格外注意。對于其他發(fā)言的人我們也要對他們進行拍攝,這不僅是對參會人員的尊重,也是為了把會議拍攝完整。還有就是要拍攝聽眾聽講的畫面,因為只有發(fā)言人的畫面會讓會議影像記錄顯得很空洞。
異同點
攝影攝像的相同點是有目共睹的:都是用器材記錄圖象;都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拍攝技巧;都是需要熟悉器材、輔助工具、光線和感光材料;但是攝影攝像的不同點也是顯而易見的攝影是瞬間,把瞬間凝固成永恒通常也叫拍照;攝像是連續(xù)影象,記錄一段時間內每一個時刻。攝影可以使用閃光燈;攝像使用連續(xù)光。攝影使用照相機;攝像使用攝象機或者錄象機。
2.攝影闡述
電影攝影師、電視攝像師拍攝前的工作術語。攝影(象)師接受拍攝任務后,在聽取導演意見的基礎上,自己分析影視稿本,然后向攝制組闡述他對稿本的理解,對影視教材各主要場景的設想、要求等。由于攝影(象)師的創(chuàng)作有所不同,攝影構思的表達方式也有所不同,有的用文字表述,有的用文字加草圖。攝影(象)師必須在影視教材開拍前作出攝影闡述,并與其他創(chuàng)作部門進行交流,統(tǒng)一意圖,以便使攝影構思得以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