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殘肢襪每天要更換一次。出汗多的時候,一天要更換兩到三次。脫下假肢后,要盡量早些用溫水和肥皂清洗殘肢襪。防止殘肢肌肉萎縮。要根據(jù)康復師的指導進行殘肢肌肉訓練。防止假肢受較大外力擠壓、碰撞以及高溫、潮濕等(防水性假肢除外)。 假肢的功能能否發(fā)揮到很好的水平,除了沒穿戴之前的一些前期工作以外,康復訓練的好壞是能直接影響到患者的使用習慣和步態(tài)的。
大腿假肢由于殘肢肌肉一般都較豐滿,其接受腔可形成負壓空間,患者也完全不用懸吊裝置即可穿戴,這即“吸著式”大腿假肢。 肌肉的萎縮會引起殘肢血液循環(huán)變差,殘肢體表溫度下降容易引起殘肢痛、幻肢痛。為防止肌肉萎縮截肢患者應注意經(jīng)常做幻肢運動練習。 現(xiàn)代假肢采用了全接觸式的符合人體解剖形態(tài)的設(shè)計,小腿假肢的接受腔口型利用了膝關(guān)節(jié)的突起部分,一般不需懸吊裝置即可固定。
接受腔的適配程度與假肢技師的制作水平直接相關(guān),接受腔是假肢重要的組成部分。它直接與殘肢接觸,支撐著人體重量,控制著假肢運動。殘肢與接受腔間的接觸有助于實現(xiàn)殘肢與接受腔之間牢固連接的目標。全接觸要求殘肢 至少能夠接觸,并能承受一定的壓力。殘肢承重合理、穿戴舒適、懸吊能力強,減少了活塞運動,提高了假肢的穩(wěn)定性和支配假肢運動的能力。
殘端承重實現(xiàn)了殘肢骨骼負重。它具有防鈣(被動性骨質(zhì)疏松)的生理作用。對于兒童截肢者,它還可以刺激殘肢生長。殘端承重能力取決于截肢高度及軟組織質(zhì)量,取決于技術(shù)。小腿截肢者中,長殘肢殘端承受負荷的能力不足身體重量的20%;中等長度殘肢較大的截面一般能承受30-60%的體重;短殘肢承重能力更高,甚至可達100%。